《钟声响起时2》,红蚂蚁想知道最后一集拍中正中学有没有访刘程强?

更新:
2018年11月03日 17:48
​  为庆祝中正中学70周年校庆所出版的《中正人》,刊载39名校友的故事。国会议员刘程强70年代在中正总校求学,并与妻子韩美娇在中正相识,两人在1982年于中正湖结为夫妻。(《中正人》)  ​

怎么拍都吃力不讨好。

续集总是不好做,新鲜感没了,话题也少了。

新传媒8频道10月份推出《钟声响起时》第二系列,反响似乎没有第一系列那么大。问起身边同事和朋友,大部分人都没有在关心。

第二系列反响不如第一系列大

第一系列去年7月播出,介绍八所传统华校,那些没有入列的传统华校和特选中学的校友们好多忿忿不平:“为何没有我的母校?!”

红蚂蚁去年邀了好几所“落选”学校的校友执笔,谈母校忆当年,补上那个缺。新传媒最新推出的《钟声响起时2》,也拼凑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新加坡传统华校面貌。

第二系列节目讲述的五所传统华校是:南华中学海星中学圣公会中学华义中学中正中学。再加上第一系列的南洋女中、华侨中学、立化中学、南侨中学、圣尼各拉女校、公教中学、中华中学及德明政府中学。老一辈华校生耳熟能详的、还没有关闭的华校,差不多都收录了。

众口难调,20多分钟片子不够用?

红蚂蚁本周一口气看了四集,包括南华中学、海星中学、圣公会中学和华义中学,必须说比第一系列少了“企业宣传片”的感觉,但在触及历史方面,似乎仍避重就轻。

比如说,介绍南华中学那一集,节目着重介绍学校的舞蹈专长。但放置在历史长河中,南华这所传统华校为何失去华校味道,又如何重拾华校色彩,这个过程反而更值得重点讲述。纪录片通过老校友冯焕好女士的访谈触及到这一点,但没有深入展开。据老校友透露,前南华校长骆良明在把南华从“英”拉到“华英兼具”方面功不可没,可惜纪录片没有看到骆良明现身受访。

Screenshot of Ho.png
南华中学校友、知名教育工作者冯焕好受访谈南华的变迁。(《钟声响起时2》视频截图)

圣公会中学和华义中学那两集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前者体育很厉害;后者音乐美术很棒,这两个特色都在纪录片中带出来了。华义中学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它是由英殖民政府在1956年创办的第一批华文中学之一,最初称为官立华义中学,在于和“受左派影响的传统华校”抗衡,这一点在旁述中提了一句,但没有重点开展。

海星中学校友有头有脸的人多

海星中学的校友搬出来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镜头上就至少看到五张脸:掌管新加坡教育“一把手”的王乙康部长、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黄山忠。

screenshot of OYK.png
海星中学校友、教育部长王乙康在海星中学60周年晚宴上讲话。(《钟声响起时2》视频截图)

纪录片大篇幅讲述海星筹款建校的艰辛过程,但看完整集还是不知道海星中学的特色是什么。就记得:海星学生每天要走斜坡路上学。

只能说20多分钟的片子很不够用,什么都谈就难突出重点,谈了这个不谈那个,好像又不够全面。反正众口难调,电视台的同行们辛苦了。拍学校纪录片肯定吃力不讨好。每个在籍学生和校友对学校都有不同的情感共鸣点,只要纪录片没有捕捉到那个点,观众就会批评。

更何况,“华校生”三个字总包含着放不下的悲情,“华校”两字更是让人有“名存实亡”的伤感。因为情感包袱重,关于传统华校的纪录片怎么拍都会有人觉得不对味。

下周二压轴让人期待——中正中学

说了那么多,红蚂蚁最期待的就是下周二(6日)播出的压轴——中正中学。被放在压轴,说明中正的分量。

《钟声响起时》第一系列去年播出时,因为忽略了中正中学总校而被骂惨,据说不只是中正校友骂,连华中校友也鸣不平。谈新加坡的传统华校,不谈中正中学完全说不过去。就像提新加坡建国历史,不能不提李光耀和林清祥等人一样。不提中正,就不要谈新加坡华校历史,谈新加坡华校就一定要提中正。

红蚂蚁去年刊登的这篇文章,身为校友的作者李气虹就提到,“播出第一批八所传统华文中学名单中竟没有中正中学,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其回顾本地华文教育发展的历史代表性也因此失去了厚度。”

上世纪50年代是中正的鼎盛时期,有一说是学生多达6666人。这所传统华校是在1939年,一个特殊的大时代背景下创办的。

chungcheng high entrance arch.jpg
中正中学牌坊。(海峡时报)
zhongzheng lake.png
中正湖。(《钟声响起时2》预告片)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小学毕业生无法到战火连天的中国升学,也有不少学有所长的人才留在香港和新加坡。

1938年,当时的教育部视学陈育崧、林惠祥、陈厥祥、林文庆博士等发起筹办一所中学,发起人当中有亲国民党人士,他们认为以当时退守在重庆的蒋介石委员长的名字“中正”为校名是最有号召力,于是发电报到重庆,请蒋介石批示。蒋介石复电同意后,“中正中学”的名字便确定下来。

1939年1月成立董事会,由香港企业家胡文虎出任董事长,本地抗日英雄林谋盛担任监理,并礼聘广州中山大学法学教授庄竹林博士出任首任校长。

这么一所经历时代动荡仍屹立不倒的华校,在《钟声响起时2》的镜头下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呢?除了访问校长和杰出老校友,谈中正湖和大礼堂外,还会有什么?

会不会访问反对党大佬刘程强?

令红蚂蚁好奇的是:

一、纪录片会怎么介绍深受老校友爱戴,却被林有福政府关过的庄竹林校长?

1950年代是新加坡社会动荡的时代。庄竹林在中正中学当校长时,也是主张“有教无类”。据老中正校友说,他非常同情参加学潮和学运而被开除的外校学生,把他们都吸收进中正。

zhuangzhulin.jpg
1958年8月6日,中正中学前任校长庄竹林博士,在出境令下被扣十个月后获得无条件释放。(《星洲日报》档案照)

二、怎么介绍1950年代爆发的“五一三”反服役请愿、中学联成立及被查封、学生领袖被逮捕等事件?

1950年代是风起云涌的年代。当年的华校生卷入多起政治运动,包括1954年的“五一三”事件、1955年的福利工潮和1956年大逮捕事件。中正校园因为地点及学生背景关系,成为反殖民学生运动的代表性聚集地。

chungcheng high protest.jpg
中正中学总校学生于1956年10月8日在校内召开同学大会,抗议政府拒绝接受前中学联上诉案件。(《南洋商报》档案照)

三、会不会访问工人党前秘书长、反对党大佬刘程强?

中正中学创校79年来人才辈出,例如银行家黄祖耀、航运企业家傅春安、城市规划师刘太格、书画家林子平、文化奖(戏剧)得主韩劳达、华乐指挥家郑朝吉、新明日报前总编辑杜南发等等。

有一位校友身份最特别,他就是反对党大佬刘程强。《联合早报》曾在2009年的报道中引述《中正人》的内容说,中正中学不仅是刘程强求学的地方,也是他跟妻子结缘之地。这段爱情感化了他,还激发他力求上进,从问题学生变成好学生,最后顺利升上大学。1982年,两人在学校的中正湖缔结连理。

LTK.jpg
毕业于中正中学和南洋大学的工人党国会议员刘程强。(海峡时报)

刘程强在《中正人》中说:“几十年过去了,我对母校有教无类的办校宗旨最为怀念,没有它,我的人生无法向好的方面转变。”

作为一位新加坡政坛反对阵营的沙场老将,刘程强自当也是一名中正杰出校友吧,他会不会在《钟声响起时2》之中正篇现身受访呢?下星期看看吧。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