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新加坡人口仍每天吸烟 新加坡要成为无烟社会还有哪些障碍?

更新:
2024年10月01日 20:34
吸烟
快捂住鼻子!(ALAMY)

想吸烟的人总会找到“漏洞”

吸烟有害健康。

这个道理众所皆知,但就是有那么一群烟客戒不了烟,或根本不打算戒烟。

根据卫生部和保健促进局公布的《2023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结果》:

新加坡的吸烟率在去年降至8.8%,意味着仍有8.8%的新加坡人口每天吸烟。

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这是新加坡吸烟率历来首次低于9%,令人鼓舞。

尽管这个数字过去五年呈下降趋势,比起2022年的9.2%和2021年的10.4%已显著减少,但距离“无烟社会”的5%目标仍有一段差距。

吸烟
新加坡的烟客人数真的减少了吗?(海峡时报)

按性别和年龄来区分:

每天吸烟的男性达15.7%,女性只有2.3%;男烟客平均每天抽12根香烟,女烟客则是八根。

吸烟率最高的年龄层是50岁至59岁,达到11.5%;最低的则是18岁至29岁,约5%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有46.5%的烟客表示有意戒烟,但只有18.2%的人打算在未来一年内采取行动。

其他人在等什么呢?等政府推出更强硬的控烟措施吗?

近5万场所禁烟 仍有人以身试法

新加坡政府自1970年代开始大力推动禁烟政策,包括禁止烟草公司打广告,以及规定烟草产品必须印上健康警示。

在新加坡买烟和吸烟的最低法定年龄,如今已调高至21岁。

此外,室内和户外的禁烟范围也逐步扩大。目前有4万9000多个场所被划为禁烟区,包括公园、沙滩、游乐场、组屋底层、巴士站、有盖走道、公共走廊和楼梯。

吸烟
都说不准抽烟了,你还抽?(联合早报)

在禁烟区内吸烟或持有点燃的香烟,将面对200新元的销案罚款;若不顾警告,屡次违例,可被罚款最高1000新元。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不知死活”的烟客以身试法,烟瘾一犯就不管自己身在何处了。

别以为躲在某个角落,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吞云吐雾。单是去年,国家环境局就向烟客开出1万4600张罚单:

  • 41%在组屋走廊和楼梯间;

  • 34%在购物中心;

  • 25%在交通设施、办公楼和工业区。

针对在组屋禁烟区违例吸烟的情况,义顺集选区议员黄国光并不感到意外。

他接受《今日报》访问时直言,几乎每周都有居民向他反映二手烟的问题。其中一名怀孕的居民因无法忍受长期吸入二手烟,只好无奈搬走。

“执法人员接获通报赶到现场时,违例者往往已经抽完烟离开,很难找到证据。”

“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收紧禁烟条例,阻止烟客在住家阳台和窗户吸烟。”

吸烟
要抽烟就在家里抽,不要站在窗前抽。(联合早报)

减少尼古丁 增加烟草税?

专家建议,若要加快实现“无烟社会”的目标,新加坡未来五年或须采取更严厉的控烟措施。

研究烟草管制和心理健康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伊薇特(Yvette van der Eijk)博士指出,其中一个可探讨的方案是减少香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让烟客没那么容易上瘾。

不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在2022年提出这项举措时,却引起烟草公司的激烈反弹,至今仍未落实。

伊薇特指出,另一个快速且有效的方案是增加烟草税

新加坡一向把调涨烟草税视为重要的控烟手段,最近一次是在去年2月,涨幅为15%。这是九年内的第三次调涨。

经过这次调涨,每包香烟在加上消费税前所须支付的烟草税,就已经占零售价的75%,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香烟价格最昂贵的国家之一。

但伊薇特提醒,烟草税的调涨必须与通货膨胀同步,她建议每两年调涨一次。

“短期来看,政府可考虑在咖啡店、餐馆和酒吧的户外用餐区禁止吸烟。”

“长远来看,政府或可禁止售卖带有薄荷醇和水果口味的香烟,或效仿西方国家推行‘世代禁烟’,即规定某个年份之后出生的人终身不能买烟。”

吸烟
饭后一根烟,不会变神仙。(新明日报)

为戒香烟改抽电子烟 小心“双重上瘾”

不过,戒烟辅导员兼药剂师Sean Ang认为,撇开一系列的管制和禁令,更重要的是为有意戒烟的烟客提供更多援助。

目前,以贴片或喷雾形式使用的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在新加坡无法获得津贴,而且必须有医生处方。

即使身为药剂师,Sean Ang也无法为这些烟客开药。

据他观察,甚至有烟客为了戒掉香烟而改抽电子烟,结果却弄巧反拙,对香烟和电子烟“双重上瘾”。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遏制电子烟非法流入新加坡。若稍有不慎,新加坡可能成为电子烟客的国度。”

电子烟
谁说抽电子烟有助于戒烟?(海峡时报)

卫生科学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就有3279人因使用或持有电子烟,在学校、购物商场和娱乐场所被逮捕,人数比第一季多出50%。

红蚂蚁担心的是,新加坡这8.8%的“历史新低”吸烟率,恐怕只是烟客改抽电子烟而产生的假象……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