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红蚂蚁下班后搭德士回家,一上车就有股烟味扑鼻而来。
无论是司机在车里吸烟,还是残留在他身上的烟味,在充满烟味的密闭空间待上15分钟,也够难受了。
本来想请司机摇下车窗透透气,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其实是怕得罪司机,毕竟我的命在他手里……)
当时红蚂蚁心想,如果叫车时可以备注“请安排不吸烟的司机”,那该有多好!
后来,红蚂蚁在《海峡时报》上看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范德艾克(Yvette Van Der Eijk)的文章,才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当时吸了15分钟的“三手烟”(third-hand smoke)。
日积月累的慢性伤害
相信蚁粉都听过“二手烟”,或许也曾深受其扰。范德艾克提醒,三手烟跟二手烟同样有害,却经常被忽视。
三手烟指的是附着在地板、墙壁、天花板、窗帘、床单、家具、衣服、皮肤和头发上的有害烟草物质,不是开窗或开风扇就能轻易去除的,甚至可能残留数月至数年。
(台湾歌手辛晓琪的金曲《味道》副歌有这样一句: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烟草味道……现在才发现,原来后者也有个名堂!)
新加坡目前并不禁止烟客在家中吸烟,但一些烟客为了不让家人吸入二手烟,选择到阳台或窗前吸烟。
说真的,你们以为这样就有用吗?
根据《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的研究,香烟点燃后,有85%至90%的烟会滞留在空气中,而烟草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400种对人体有害。
像尼古丁和甲醛这类有害物质,也会沾染在吸烟者的衣服上。
各位烟客们想象一下:
为了不让孩子吸入二手烟,你刻意躲到很远的地方吸烟,但你吸烟后再去抱或亲孩子,孩子的手和脸就会接触到你皮肤、头发和衣服上的有害物质。
更可怕的是,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喜欢在地上爬行和玩耍,更容易接触到附着在地板或地毯上的三手烟。
吸入这些有害微粒,可能导致孩子的认知能力出现缺陷。暴露在这种环境的时间越长,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会越差。
研究人员把接触到香烟的窗帘和地毯等布料放入实验老鼠的笼子里,模拟吸烟者家中的情形。
一个月后,这些老鼠的血液和肝脏里的炎症分子,比对照组多出50%;两个月后,老鼠的肝脏和脑部开始出现细胞损伤,免疫机能也显著下降。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塔尔博特解释,三手烟中的致癌物质可能导致细胞DNA的双链断裂,造成细胞异常增殖,甚至形成肿瘤。
“如果长期在家中或车上接触三手烟,很可能有致癌风险。”
“唯一能避免的方法就是在室内禁止吸烟,但很多人觉得只要没人在身边就可以吸烟,这是完全错误的。”
吸烟后不能马上搭电梯
自从医学界将三手烟列为“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后,连向来对吸烟者很宽容的日本也开始采取行动了。
日本奈良县生驹市政府规定:
公务员在室外吸烟后,45分钟内不能使用大楼电梯。
规定45分钟,是因为吸烟者在这段时间内呼出的空气仍可能制造三手烟。
如果很“不幸”的,你的办公室在20楼,而你想小休10分钟抽根烟,那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不然就忍到午餐时间或下班后才抽……
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但同样的规定若在新加坡实施,恐怕会引起烟客不小的反弹吧?
住宅环境密度高 吸烟死亡率也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The Tobacco Atlas”统计:
新加坡约有70万名15岁以上的吸烟者,当中近八成是男性。
平均每年有超过3000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约13%。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客座教授蒂克认为,因吸烟死亡的比率较高,或许与新加坡高密度的住宅环境有关。
看来,扩大禁烟区似乎也无法根除烟害,而只是面对烟客人数的现实而做出的权衡之计。
《联合早报》读者林德坤投函建议,消费者应该“大无畏地拒绝”吸烟者的服务,或向业者要求由非吸烟员工提供服务,通过群体力量打造一个“吸烟去常态”的社会氛围。
他举例,当餐厅服务员身上或呼气时有烟味,他一定会向经理要求换服务员;当他发现送货员满身烟味并向电商平台提出反馈后,该名送货员就被调往其他地区了。
说得也是,消费者没必要花钱受罪还被迫吸入三手烟,红蚂蚁下次会鼓起勇气“抗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