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可以克制性冲动,避免婚前性行为? 性教育不是这样教的!

更新:
2024年08月27日 21:30
情侣
年轻人,别乱来,快去打羽毛球!(新明日报示意图)

“我想和你打羽毛球”从此有了新的含义

香港的羽毛球和球拍最近销量激增,全港甚至掀起一股“打羽球”热潮。

是因为奥运会刚落幕?还是因为羽毛球“身价”高涨

非也非也,说起来还得“感谢”香港教育局。

该局将在今年9月推出新的公民、经济与社会课程,其中一个单元《合乎情礼的亲密关系》是针对中三学生的性教育内容。

先来看看这道在网上引起热议的情境题:

炎炎夏日,一个15岁女孩与男友在一起温习功课。女孩忽然脱下外套,依偎在男友肩上,让男友起了生理反应。男友这时应该怎么做?

(别忘了,两人都还是中学生哦!)

正确答案是:

男友应该立即离开现场,或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跟女孩一起去打羽毛球。

(订不到球场、借不到球拍怎么办?)

羽毛球
羽毛球场不是你要就有的。(新报)

教育局进一步解释,这时如果有更亲密的举动,就会发生性行为;女孩可能未婚先孕,男孩也会触犯与未成年少女非法性交的刑事罪。

话是这么说没错啦,但教育局官员们,你们真的觉得处于青春期、血气方刚的中学生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吗?

课程思想守旧 跟现实脱节?

香港教育局上周发布给教师的这份长达70页的教学材料,还有一项令人啼笑皆非的建议,就是要求热恋中的青少年签署一份“承诺书”:

性教育
又不是结婚证书,干嘛需要见证人?(香港教育局网站截图)

青少年必须在“冷静和理智”的情况下,在承诺书上填写他们将如何控制性幻想和性冲动,以及为自己和另一半的亲密行为“订立界限”。

不过,包括立法会议员和教育工作者在内的香港民众,都批评这份教材过度保守、不切实际,只会使青少年对性产生错误认知。

立法会议员朱国强在社媒上直言,家长和教师应该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与他们理性健康地讨论性知识,而不是等他们升上中学才填写什么承诺书。

香港教育大学性别研究教授郭勤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也说,教育局不应强调控制性发展的必要,而应教导年轻人如何理解和面对自己的身体及情感需求。

随着反对声浪越滚越大,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召开记者会澄清:

“这份教材并非保守,而是希望保护中学生,教他们如何正确为自己负责,学习爱护自己,尊重别人。”

香港的中学生听不听得进去,红蚂蚁是不知道啦,但从社媒上疯传的梗图可见,“打羽球”俨然已成为新一代的性暗示“流行语”:

羽毛球
“Bed文凭”粤语怎么念?(阿涂脸书)
羽毛球
“最近很多人喜欢的运动。”(香港讨论区Instagram)

以后就别再跟约会对象说“要不要来我家看猫咪后空翻”了……

新加坡的性教育课 只会鼓励学生禁欲?

今时今日,恋爱和亲密行为已不再是什么禁忌话题,青少年自己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搜寻性相关内容。

保险套公司杜蕾斯(Durex)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

18岁至29岁新加坡年轻人的性知识来源,主要是色情网站和网络文章,其次是电影和网络视频。

排在最后的是朋友、父母和学校的性教育课程。

看来,家庭中的性教育始终是一个短板。许多父母担心自己掌握不好分寸,难以启齿,宁可将这项“任务”交给学校。

红蚂蚁上新加坡教育部网站咬了咬,发现学校的性教育课程其实早从孩子4岁时就开始了。

在学前教育阶段,4岁至6岁的幼童就开始学习如何在家中、校园和公共场所保护自己的身体。

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会学习分辨不同程度的肢体接触是否适当,以及辨识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风险;高年级学生则会学习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生理和情绪上的变化。

中学和初级学院的性教育课程就涉及更复杂的课题,包括辨识约会暴力和网上性诱导的潜在风险,以及了解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这些性教育内容一般出现在科学与生物课、品格与公民教育课,以及级任教师的辅导课中。

性教育
小妹妹,你也读太多了吧……(联合早报)

不过,《今日报》去年的一项校园民调却发现,中学和初院学生普遍不喜欢在学校上性教育课,因为他们觉得课程内容“不真实”、“缺乏深度”。

刚从初院毕业的Elijah Wong受访时直言:

“这些课程只会鼓励我们禁欲,但这跟多数青少年已经在做的事情不符。”

“当课程无法回答我们的问题时,我们只能自己上网找答案,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上课的初衷。”

其实,性教育课程最重要的还是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坦诚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劝诫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

教育单位也必须与时俱进,了解时下年轻人面对的困惑和疑问,才能编写出实用又贴近生活的教材。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