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临时取消性别座谈会 是内容和主讲者太开放还是民众太保守?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22:30
科学中心

性别也是一种社会建构

新加坡科学中心每个月会定期举办名为“科学咖啡馆”(Science Cafe)的座谈会,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嘉宾,针对科学相关课题进行讨论。

之前几场座谈会的课题包括人工智能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冠病疫情期间研发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难度,以及从医学角度探讨人口老龄化和失智症。

不过,原定在今年6月14日举办、题为“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有何不同?”(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 & gender?)的座谈会,如今却面临“胎死腹中”的命运。

科学中心于上个星期天(6月2日)中午,在脸书上传座谈会的宣传海报,七个小时后却忽然撤下,并宣布活动临时取消。

“感谢大家针对这场座谈会提供反馈,我们的团队将借此机会检讨活动策略。已购票的公众将获得全额退款,我们对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越会引起争议就越应该讨论?

从海报文案来看,这场座谈会旨在探讨性别观念背后的生理、心理和文化因素。

乍听之下,似乎是跟科学有关的学术讨论?

但有不少网民却在科学中心脸书贴文底下留言,批评科学中心讨论这样的课题有欠妥当。

这名为人祖父的网民直言:

“像科学中心如此备受敬重的公共机构,竟允许向年轻人介绍这种充满争议、令人困惑的课题,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失望。”

留言
(脸书截图)

也有网民对科学中心“向年长者作出让步”感到失望,因为活动已明确注明只开放给18岁及以上者。

这名网民认为,18岁的青少年已够成熟,应给予他们机会了解自己的社会性别和性取向。

留言
(脸书截图)

不过,最多网民提出异议的,莫过于主讲者的人选。

留言
(脸书截图)

科学中心原本邀请的三名主讲者是:

  • Becca D’Bus(变装皇后)
  • Mie Hiramoto(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副教授)
  • Alexander Teh(支持LGBTQ+群体的公民组织Oogachaga青年辅导员,他也是一名跨性别的男同性恋)

(LGBTQ+指的是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等群体。)

三人当中,就有两人是曾公开为同性恋争取权益的社运人士。难怪有网民批评主讲者的面向太单一,甚至质疑他们试图向青少年灌输某种意识形态。

对此,Becca D’Bus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澄清,她原本打算讨论社会大众对变装皇后的常见误解。

“为18岁及以上者打造一个轻松的社交空间,让他们以耳目一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平时甚少谈论或思考的议题,是值得鼓励的。”

“正因为它引起如此激烈的抨击,就更有讨论的必要。”

变装皇后
变装皇后Becca D’Bus。(Instagram/Becca D’Bus)

性别议题可能引发“文化战争”

尽管新加坡对性少数群体的接受度已逐年提高,但相信社会上仍有一些民众跟这名网民持有相同看法:

“性别只有两种,我不清楚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留言
(脸书截图)

这里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生理性别(sex)是由出生时的身体构造决定的。

社会性别(gender)则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的期待下表现出的性别角色、外貌、服装和言行举止,即人们常说的“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

若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就有可能导致性别焦虑症(gender dysphoria)。

2021年,新加坡一名跨性别的初院学生就声称自己患上性别焦虑症,却遭教育部阻止“她”接受荷尔蒙补充疗法。

校方还要求“她”剪短发和穿男生校服,否则不准回校上课。

教育部当时否认指控,并强调跨性别学生的医疗决定权落在医生、病患及其家属身上,不属于教育部或任何学府的管辖范围。

时任教育部长的黄循财总理也提醒:

“在一些西方国家,性别议题是造成社会分裂、引发文化战争的根源。”

性别认同
这32种代表不同社会性别的符号,你听过几个?(互联网)

英国就是一个例子。

英国首相苏纳克昨天(6月3日)发声明说,若当前围绕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的混乱持续下去,提供单一性别(即区分男女)服务的供应商将容易遭受质疑和法律诉讼。

有鉴于此,英国政府拟议修订《平等法案》,将“性别”定义为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以更好地保护女性的安全。

换句话说,跨性别女性(即生理性别为男性、性别认同为女性)日后将禁止进入女性专用空间,例如女厕、医院病房和家暴受害者庇护所。

不论是英国修法,还是科学中心取消座谈会,选择在这个月宣布,难免会触动性少数群体的敏感神经,为每年6月的“同志骄傲月”(Pride Month)庆祝活动蒙上一层阴影。

一场性别座谈会,就凸显了新加坡人在性别议题上的立场分歧。即将在6月29日于新加坡芳林公园举行的“粉红点”(Pink Dot)集会,想必又会掀起保守人士的反对声浪。

看来,在这场社会价值观的“攻守战”中,性少数群体想要争取社会认同,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