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6月学校假期,适逢圣淘沙的室内主题乐园趣志尼亚(KidZania)重新开张,网上掀起了一股“抢票热”。
许多家长登录购票网站后,却被票价吓了一大跳:
原价60新元的儿童票竟然飙升到108新元!
成人票也从平时的37新元猛涨至65新元。
虽然网站上有注明,门票是以动态定价(dynamic pricing)方式出售,但仍引起一些家长质疑:
“既然主题乐园已限定每日可入场的访客人数,为什么还要以动态定价售票,把票价推得那么高?”
趣志尼亚行销及合作部总监Jon Wong答复《海峡时报》询问时指出,采用这个机制是为了鼓励访客提早购票,以便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应付每日的人流。
他解释,访客是否临时购票,以及到访日期是否处于高峰期,也会影响动态定价的波动。
例如,原价60新元的儿童票,在非繁忙时段可能减至41新元,但需求上升时可涨到120新元。
“我们会根据访客量调派人手,否则我们可能因人手不足而须关闭一些设施。”
价高者得 公平吗?
“动态定价”指的是根据市场需求高低,在不同时段进行实时变动,以不同价格将产品销售给不同消费群体。
这跟机票、酒店和私召车的收费机制一样:需求量越高,价格就越高。
近年来,全球一些演唱会和音乐剧也开始以这种方式售票,包括美国乐坛天后泰勒丝(Taylor Swift)的巡回演唱会,以及今年4月在新加坡巡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
20岁的理工学院学生卡利斯达(Hana Callista)日前以216新元购买了冰岛歌手林冰(Laufey)最便宜的演唱会门票。
但购票网站上明明写着:门票从98新元起跳。
卡利斯达告诉《海峡时报》,票价起伏不定,使她很难为门票做预算。
“进入购票网站才发现,票价比我预想的高很多,实在很失望。”
事实上,美国售票网站Ticketmaster早在2011年已开始采用动态定价的机制,来扩大门票价格的上涨空间。
这是为了在首次发售门票时,让艺人和主办方按照粉丝愿意为门票支付的价格获利,不让“黄牛党”从中牟利。
不过,如果这些热门演出的需求始终居高不下,日益猖獗的“黄牛党”还是会把票价越炒越高。
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消费者协会今年首五个月已接获65起“黄牛票”的相关投诉,比去年全年的18起多出近三倍。
受访学者认为,动态定价虽能帮助主办方和消费者实现双赢,但未必能从根本上杜绝“黄牛党”。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教授Hu Zhenyu指出,愿意花高价却抢不到门票的粉丝可以利用这样的机制买到票,但那些只愿意以特定价格购票的粉丝可能就买不到票了。
“在市场需求高但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动态定价可能导致票价不降反升,让一开始就囤票的黄牛党从中获利。”
动态定价其实对新加坡人有利?
说回主题乐园的售票情况。
趣志尼亚行销及合作部总监Jon Wong认为,动态定价其实对新加坡人更有利,因为外国游客通常在接近出发日期时才临时购票,只会买到更贵的门票。
“新加坡人可选择在非高峰时段到访,不仅人潮较少,票价也较低。”
不过,Hu Zhenyu副教授指出,未必所有访客都会从动态定价机制中受惠,因为一些对价格没那么敏感的访客仍会愿意花高价买票。
他举例,如果主办方只收取单一价格,那个价格可能高到一些消费者负担不起。有了非繁忙时段的价格,那些嫌原价太高的消费者就能以低价购得。
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Li Xinlong提醒,动态定价机制若实行得当,将有助改善消费者体验,让更多人负担得起产品;反之,则可能造成误会和负面观感。
“票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波动,对消费者很不公平。高峰时段的高价,也可能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这就好比去超市购物时,在购物车里放了一件10元的商品,到柜台结账时却发现突然涨到了50元。这不就如同趁火打劫吗?
难不成以后买票都要每隔几小时查看“行情”?这也太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