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新加坡美食都是偷马来西亚的!”
马来西亚艺人戴祖雄在台湾综艺节目《同学来了》上“口出狂言”,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全民公敌”,还受到许多新加坡网民的恶意留言攻击。
他事后公开道歉,坦承是为了配合节目主题《新马!外人眼里都一样!》而刻意制造的娱乐效果。
尽管如此,仍有新加坡网民不买账,因为他还把新加坡的著名旅游景点批得一文不值:
“新加坡最自豪的植物园、机场瀑布、海滩和冲浪池,都是人造的。”
“如果你要去新加坡旅游,强烈建议三天两夜就够了。不要四天三夜哦,因为太无聊了,三天两夜就可以把整个新加坡走完了。”
红蚂蚁必须承认,自己也曾暗自觉得新加坡闷到发荒,周末无处可去;但听到外人这么说,心里难免愤愤不平。
今天就来平反一下!说不定戴祖雄看了这篇文章,也会改变主意?
首先,有新加坡旅游局的官方数据为证:
入境旅客在新加坡逗留的时间更长了,从冠病疫情前的平均3到3.5天,增至2023年的3.8天。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何伟伦认为,新加坡的旅游景点主题多元,要填满四到五天的行程也不成问题。
他在《海峡时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邻里酒店
随着旅游业复苏,乌节路2023年又有几家新酒店开张。
其实,乌节路的酒店已经够多了,而且也够贵的,一晚的房价至少300新元,比许多亚洲城市还要高。
既然樟宜和纬壹(One-North)商业园区附近都为商务旅客开设酒店,何不在榜鹅或义顺这些邻里社区多开几家中档酒店?
何伟伦认为,这样能为预算吃紧的游客提供更多选择,同时让他们有机会发掘新加坡“标志性景点”以外的魅力。
这些酒店也能为社区“增值”,带动咖啡店和养生馆等邻里商家的生意。
设在樟宜的“峇世界”(The Bus Collective)乡村酒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既靠近樟宜村熟食中心,又能为退役的公共巴士赋予新生命。
“墓”然回首
说到新加坡的多元文化遗产,大家对牛车水、加东、小印度和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应该都不陌生。
但以下三个“景点”,相信在新加坡出生的蚁粉都未必去过。(红蚂蚁自己也没去过……)
第一个是武吉布朗(Bukit Brown)坟场,俗称“咖啡山”。
别误会,不是叫你晚上去找“好兄弟”。
武吉布朗是新加坡第一个华人公共坟场,容纳约10万座坟墓。许多新加坡华社先贤都长眠于此,包括周文礼、林忠邦和章芳林。
园内的墓碑最早可追溯到1833年,记载着一个多世纪前的民间信仰和手工艺术。
从中国的镂空石雕到欧洲的装饰瓷砖,也能一窥当时难得一见的工匠技艺。雕刻素材大多取自家喻户晓的典故如《白蛇传》、《八仙过海》和《二十四孝》。
一些墓碑前还立着持枪的锡克守卫雕像,彰显了墓碑主人当时的财力和社会地位。
“陶”醉其中
在新加坡的西部,有一座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活龙窑”。它远离闹市的喧嚣,是一处富有田园气息的小园林。
陶光龙窑坐落在裕廊西的罗弄大华士(Lorong Tawas),靠近南洋理工大学,自1940年起就代代相传。
1970年代,新加坡有约10座龙窑,用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陶瓷、骨灰瓮、花盆和家用器皿。
时过境迁,陶光龙窑如今成了新加坡硕果仅存的活窑,但不再以制作生产为主,而是专注于推广陶艺教学和传承。
如果想逃离繁忙的都市生活,不妨来这里“陶”冶性情。
心里有“树”
学完陶艺,先别急着离开裕廊,可以去裕廊山看看“邓小平树”和“伊丽莎白女王树”。
裕廊山是全裕廊地势最高的地方,对新加坡的工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970年代,许多“重量级”国际贵宾来新加坡考察,都曾到访裕廊山的瞭望塔,俯瞰整个裕廊工业区。当时,以下这些外国政要都曾在裕廊山公园的“名人花园”植树作为纪念:
-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 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
- 印尼前总统苏哈多
- 日本上一任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
周末不妨一家大小来这里野餐,如果觉得生活压力大,也可以来抱树纾压。
(开玩笑的,大家还是离树远一点比较好。)
一趟游不完?那就多来几趟
何伟伦指出,一些游客必去的“打卡”景点如乌节路、滨海湾和圣淘沙,主要吸引的还是“有钱又有闲”的游客。
虽然这类游客带来的人均旅游收入更高,但他建议多推广“黄金旅游地带”以外的景点。这不但能为旅游业增添活力,还可提升新加坡的软实力。
何伟伦也说,如今有了人工智能,就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预算,设计客制化的旅游行程以及更具针对性的宣传策略。
“即使游客无法在一趟旅程中走完所有景点,这也会吸引他们多来几趟,探索新加坡的另一面。”
“新加坡人也会发现更多新的景点和活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这篇介绍的景点,红蚂蚁之前也扒出几个鲜为人知的小众景点,快把它们加入口袋名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