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种关系到你的职衔和薪水情况,你选哪个?
- 职位头衔很“响亮”,但薪水一般般,与职衔不成正比。
- 头衔没被夸大变很高级,但薪水与之相符。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本地雇主尝试通过“夸大职衔”来吸引和留住人才。2023年,关于“经理”和“总监”等头衔的职位增加了24%,而申请这些职位只需两年的工作经验。
提供这种职位的公司当中,当然有些规模较小,他们认为给予员工一个好听的头衔,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士气和归属感。
在这种情况下,“经理”分分钟可能是公司里资历最浅的人。
一般“爬”到经理的位置,至少要三至五年的经验。Manager(经理或管理者)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职位,其具体职权取决于所在的组织、部门以及行业。
一般来说,经理属于中级管理职位,通常负责领导和管理一个团队,以确保达到组织的业务目标。
至于总监,至少要10年以上的年资。总监属于高级管理职位,一般是某个部门的负责人,直接领导和管理该部门的运营和业务。
可是,夸大的职衔无法准确反映一个人的资历、职责和薪水。
看来,人们日后不能用“我儿子在某某公司当经理、当总裁”这句话来炫耀了。
跨国招聘公司华德士新加坡(Robert Walters Singapore)今年1月通过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进行民调,在参与调查的150多名专业人士当中,85%认为职衔对求职者很重要或非常重要。
在年轻专业人士当中,也有35%期待在加入公司后的一年内升职。
年轻应聘者也希望拥有更“好听”的职衔。无可否认,拥有“好听”的职衔在下一次应聘时具有优势,但招聘人员只要再问得深入一些,就能探知虚实。
猎头公司还指出,过于注重头衔,显示应聘者容易受他人想法左右。
43%受访企业招聘经理表示,已经或正在考虑以“经理”或“总监”等夸大职衔的做法来吸引或留住人才,但他们当中只有大约两成表示,这一招收效甚微,反而可能给雇主和雇员带来问题。
由于头衔被夸大了,同行的专业人士可能不会将头衔视为资历、职责和职位相关的经验作为主要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46%受访者认为衡量资历的主要指标是管理团队的能力、34%的认为是职务的重要性。相反地,只有20%相信带有“首席(C-suite)”和“主管”字眼的职衔反映了在位者真实的工作资历。
这家媒体公司聘请新媒体总监,只需1年经验,名为总监,实际上只是中级管理职位。
华德士新加坡经理蒙蒂·苏贾纳尼(Monty Sujanani)指出,夸大头衔确实能吸引人才,因为员工会因而觉得自己在组织中更重要、更有价值,但这个做法并不对,因为职衔必须与实际的工作范围挂钩。
他指出,夸大职衔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员工对工作职责产生混淆,造成一些工作任务被忽略,还可能导致人才错配,甚至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华德士建议招聘经理不要夸大职位头衔,因为这可能拉低组织内部效率、造成不平等,最终还可能导致员工流失。
蒙蒂说:“明确定义职责和责任,并设定准确的职位名称,有助于确保公平”。
私人领域和公共服务的经理、总监有别
其实,私人领域和公共服务的经理、总监的“级别”很不一样。
譬如法定机构(Statutory Board)人民协会,即使你是刚从大学毕业的社会新鲜人,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一加入就是“经理”了。
给红蚂蚁选择,职衔一点都不重要,给我什么职衔都可以,你可以叫我行政人员,但请记得给我经理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