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男女薪金差距大,一直是多个亚洲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新加坡人力部去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年龄介于25岁至54岁的全职女性员工的工资,比起男性员工少了14.4%。尽管仍存在差异,但相较于2018年的16.8%,本地两性之间的工资差距确实缩小了。
若把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因素等纳入考量,我国经调整后的性别工资差距(adjusted gender pay gap)为4.3%,和2018年的6%同比也有下滑的迹象。
香港的情况相对严重一些。
香港政府统计处日前公布的一组相关数据显示,当地普通职位员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过去五年来已逐步变小,从2018年的22.5%,缩减至今年的13%。然而管理层职位的男女工资差距却越变越大。
这组数据不包括香港的外籍帮佣,她们大部分都属于每月赚取4630港元(约824新元)最低工资的女性。
经理和专业人士职位 香港男女工资大不同
如果以不同职业来分类,香港的一些工作领域在工资议题上,还是存在“男女有别”的职场文化,而且职位越高,差距越大。
从今年4月至6月的数据来看,从事管理职位的香港女性的收入,比起同等职位的男性,每月薪金少了9800港元(约1740新元)。
该差距换算为百分比约为19.6%,几乎少了五分之一的工资。相比于五年前的6.98%、以及去年的15.8%,差距显然有在扩大的迹象。
在专业人士里,香港女性的工资则比男性少了15.6%,2018的年差距为11.1%。
另外,在香港从事文书工作的女性,收入相较男性少了800港元(约142新元)或4.7%,2018年该领域的两性之间则不存在任何工资差异。
当然,一些领域如服务及销售业,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倒是变小了,今年的23.8%比起2018年的差距来得小。
有趣的是,香港的性别工资差距还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15岁至24岁的差距为2.14%,到了45岁至54岁,差距就增至28%。
专家:部分雇主评估员工实力仍存偏见
综合专家看法,香港女性员工之所以在工资上比较吃亏,离不开这句老话:
男主外、女主内。
虽然这不能代表所有雇主的意见,但据专家观察,一些雇主对两性之间的实力差距,仍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香港安俊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绮萍告诉《南华早报》,经历了2019年的大型示威、以及过去两年多的冠病疫情,香港的经济不明朗,女性员工显然比男性员工更处于劣势。
她说:
“如果公司裁员,女性往往会遭到不相称的待遇,这可归咎于性别歧视。尤其是在高层职位方面,一些(香港)雇主认为,若男性高层留在公司会更好。”
另一方面,为了花更多时间居家照顾家庭,一些香港女性可能会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庄太量表示,一些女性会选择放弃工作生涯里的职业进展,以便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这样的情况在男性当中比较罕见。
“在权衡薪金增长及工作职责后,一些女性可能会放弃升职的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的工作实力亚于男性。
庄太量副教授强调,女性在高层职位完全可以驾驭并取得成功,因为女性一般有卓越的沟通及语言能力等。
年轻一辈差距问题有望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社会在确保两性平等的议题上,近年来相继推出了相应措施。
例如,港府早在2016年就推出“性别主流化检视清单”,协助政府人员及申请资助团体,在设计和评估政策及服务的过程中,更有系统地考虑两性不同的需求。
此外,港交所也于今年宣布,从7月起禁止新股的董事会,性别出现“一面倒”或“清一色”的情况。
配合职场上或社会里的一系列措施,有专家认为,职场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在未来年轻一辈中,应该会得到改善。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高层周绮萍预计,随着更多女性受教育、上大学,年轻一辈将来在事业方面“步步高升”,应该不会面对现今工资差距的情况。
最新学年的数据显示,香港公立大学招募的大专新生中,女性就占了53.6%。
“我们面对的性别偏见情况将减少,女性势力正在抬头……对下一代来说,性别差距的问题应该不会再重蹈覆辙。”
不管是在香港或任何一个城市,积极减少两性之间的工资差距,绝对是所有人乐见且值得鼓励的做法。
然而,随着男女公平竞争,追求更高的社会及职场地位,是否又会牵出另一种社会情况:结婚率下滑,单身男女越来越多,进而影响人口增长,导致原本就已经不是很乐观的数据继续“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