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首席心理健康官或幸福官,有个条件必不可少

更新:
2023年11月07日 17:48
健康官幸福官

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散播快乐

最近,不论是新加坡或国外的新闻,只要出现与职场有关的课题,一般上都离不开居家办公安排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一类关键词,从侧面反映出员工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

原因很简单:它不只关乎企业的整体表现,还可能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

因此,一些公司开始聘请专人或增设相关职位,来好好照顾员工在这方面的福利,在国外更为显著。

综合外媒报道,这些专人的职衔比照公司“C字头”的高层,如CEO(首席执行官/总裁)、CFO(首席财务官)等,不同企业采纳的职衔也不一样,其中包括:

  • 首席健康官(Chief Health Officer,简称CHO);
  • 首席福利官(Chief Well-being Officer,简称CWO)
  • 首席心理健康官(Chief Mental Well-being Officer,简称CMWO)

新加坡有健康官,还将有幸福官?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冠病疫情暴发前,就有公司意识到委任首席健康官的重要性:科技巨擘谷歌自2019年起增设这个岗位。

过去几年,雇用首席健康官或福利官的企业有德勤(Deloitte)、安永(EY)等,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在去年底加入这个行列。

在新加坡,拥有这个职衔的工作人士并非完全没有,只是相对较少。

健康官幸福官
本地企业和机构委任增设等同于首席福利官的岗位后发现,员工流失率减少到历来最低的水平、员工敬业度也持续保持在高水平。(联合早报)

2020年11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了健康与福利小组(Health & Wellbeing Team),改善全体员工的心理健康。

自此,国大每年的员工福利调查都显示,更多员工使用内部辅导服务,对患有心理健康症状的人士也更能接受及包容。

新加坡护联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则从2019年5月起,增设工作范围相当于首席福利官的职位,以建立一个安全、兴盛的企业文化,并推出多项照顾到员工身心健康的措施,像是灵活工作安排、同伴互助制度(peer support system),以及让管理层接受培训,学习如何解决员工可能会面对的过劳问题

护联中心因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取得亮眼的表现,包括将员工流失率减至历来最低水平、员工敬业度持续保持在高水平等。

国会今年3月也曾提及,负责改善初级医生身心健康的全国委员会已初步落实建议,除了拓展和改善医生的职业路径,另一项措施就是委任首席身心健康官,以提升医疗人员的身心健康。

不仅如此,本地媒体近日也报道,一些新加坡公司考虑委任首席幸福官(Chief Happiness Officer),全力照顾员工的福祉。

受访雇主认为,员工快乐与否会对生产力带来影响,相信也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健康官幸福官
一些新加坡公司考虑委任首席幸福官,全心全意照顾员工的福祉。(互联网)

CWO和CHO不是谁都能当

那么,要出任首席健康官、福利官,或是幸福官,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红蚂蚁爬了网上的征聘广告,发现跨国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正在聘请一位首席福利官,并列出求职者需具承担的职责。

网站简介注明,他们要雇用“一位具有医学背景的领导者”,与公司的团队合作,设计和实践公司在东南亚区域的员工健康愿景。

外国也有一些招聘网站,列举要担任首席福利官应有的背景和经验,例如:

  • 一般在转任首席福利官前,曾在另一个医疗领域就职;
  • 其中一些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精神科医生或注册护士,并在个别行业工作多年;
  • 对健康和保健业的当前和未来的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 有冥想、瑜伽等身心练习的认证。

看来,要出任这个职位,除了有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策划项目等软技能,似乎也必须具有医疗背景和相关学历。

健康官幸福官
员工的心理健康近几年备受关注。(海峡时报示意图)

至于首席幸福官,设于丹麦一家名为“幸福研究所”的机构,就计划研发一项专门培训可以帮助专业人士担当这个职位的课程。

要申请这项课程,必须拥有学士学位,以及四至五年管理方面的经验。

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几年前曾发表一篇文章,谈及身为一位首席幸福官应具备的技能和特质,如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深厚的文化意识等等。

但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下列这点:

“如果你受委在工作场所散播快乐,那你一定得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和人事部的职责没太大差异?

可能有些人会问:这些新岗位,究竟和人事部的职责有什么不一样?

健康官幸福官
(海峡时报示意图)

新加坡前官委议员王丽婷发表于《海峡时报》的一篇评论中说,首席人力资源官(简称CHRO)做的主要是通过招聘、继任规划、培训和薪酬等方面,促进公司的业务目标。

尽管这些都与员工福祉有关,但不一定直接会顾及到相关层面。

她说:

“公司指派的首席福利官,就得培养工作场所福祉文化……可通过培训课程、建设相关能力、内部宣传,同外部服务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实现(这个目标)。”

再过几年,待更多公司增设这些岗位时,他们的工作职责相信会更具体、更明朗化。

公司是否要特别指定一人,出任这些照料员工身心健康的岗位,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考量,但有了这个“专人”,能更明确向员工传达一个信息:

公司非常重视你的心理健康。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