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可以生吃的肉类,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日本料理的生鱼片,就是欧美料理的三分熟牛排。
生鸡肉应该不会出现在多数人的清单里。
为了颠覆大家的既定印象,35岁的美国网红John在今年1月20日展开了一项“科学实验”:
每天吃一餐生鸡肉,直到肚子痛为止。
这个名为“生鸡实验”(Raw Chicken Experiment)的Instagram社媒账号,在短短六周内就累积了超过43万名粉丝。
大言不惭的John,还自诩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John究竟受了什么打击或刺激,让他自愿成为“白老鼠”?
原来他曾是一名纯素食主义者,2019年“破戒”吃肉后,开始研究各种肉类食谱。
朋友好心劝他,吃什么都行,就是别吃生肉。偏偏John生性“铁齿”(闽南语指“嘴硬不认输”):
“当有人告诉我别做某件事时,我马上就有兴趣尝试一下。”
挑战第一天,一片生鸡胸肉加上一杯生鸡蛋,John津津有味的表情和咀嚼声却让红蚂蚁看得心惊胆战。
过了一个星期,或许是开始觉得有点难以下咽,John索性把生鸡肉、花椰菜和辣酱倒入搅拌器,弄成一杯冰沙(smoothie)。
虽然颜色和质感有点恶心,但至少他没逼别人喝下肚。只怕他的粉丝会有样学样,吃出病来……
别跟细菌玩“俄罗斯轮盘”游戏
截至前天(2月28日),挑战已迈入第41天。神奇的是,John的健康依然无恙,脸色还越来越红润。
他胸有成竹地说:
“我觉得我能健康撑到第100天的概率高达75%。”
英国知名外科医生穆贾尔(Idress Mughal)却对John的自信嗤之以鼻:
“这不是科学实验,而是愚蠢至极的行为,就像在跟细菌玩‘俄罗斯轮盘’游戏。有理智的人千万别尝试。”
他也警告说,虽然John目前看起来没什么大碍,但再这么吃下去,难保哪一天可能一病不起。
别以为穆贾尔是在诅咒John。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
美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因食用被细菌污染的家禽而患病。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就是生鸡肉里面的沙门氏菌(Salmonella)、曲状杆菌(Campylobacter)和大肠杆菌(E.coli)。
比起细菌,红蚂蚁觉得寄生虫更可怕。
万一把寄生在生鸡肉中的绦虫和弓形虫也一并吞下肚,到时引发的就不只是消化道感染了。
它们可能随着静脉和淋巴管,散布到你的眼睛、大脑和全身……
蚁粉或许会问,生牛肉难道就没有寄生虫吗?
当然可能有,但如今的养牛方式已改为圈养而非放牧,牛只吃下虫卵的概率也跟着大幅降低。
再加上先进的冷冻技术,在低温下也能杀死虫卵,因此牛肉的寄生虫与细菌含量是所有肉类中最低的。
只要把牛肉的表面煎熟,即使中间没有全熟也可食用。
日本人爱吃生鸡肉 但食物中毒者也不少
面对舆论的批评,John不甘示弱反击,指日本九州人一直以来都有生吃鸡肉(日语称为“Torisashi”,即鸡肉刺身)的传统。
但他没提到的是:
日本每年有至少2000人因曲状杆菌而食物中毒,其中四分之一正是吃了未煮熟的鸡肉。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副教授查普曼(Ben Chapman)解释,比起其他家禽,曲状杆菌在鸡的肠道中停留的概率较高。
不过,由于曲状杆菌不是鸡的病原体,一般体内有曲状杆菌的鸡并不会因为出现症状而在筛检时被排除掉。
令人瞠目的是,根据日本东京福祉保健局的调查:
东京超市售卖的生鸡肉中,竟有四到六成被检验出含有曲状杆菌,冷冻鸡肉也不例外。
英国莱斯特大学临床微生物学高级讲师弗里斯顿(Primrose Freestone)提醒,成年人吃了少量的生鸡肉,若身体抵抗力足够,还不至于引发疾病。
不过,幼童、孕妇、年长者和免疫功能较弱者,最好别“以身试肉”。
“我们的肠胃有高度酸性的胃液,pH值介于1.5至2,是人体防止食物中毒的先天保护机制,可以破坏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DNA……但它未必足以把细菌数量降至安全水平。”
高温煮熟才是最有效的杀菌方法
曲状杆菌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
头痛、呕吐、腹泻,甚至是手脚或颜面神经麻痹。
不过,John怎么吃了六个星期的生鸡肉都没食物中毒呢?
弗里斯顿猜测,他可能在吃生鸡肉前,先服用了预防性抗生素。
“他在生鸡肉上面淋的酱油,也有助于分泌更多胃液来杀死鸡肉中的细菌。”
为了确保食物中毒的风险降到最低,弗里斯顿建议民众在购买生鸡肉后:
- 把生鸡肉放入袋子,存放在冰箱的最下层,以防肉汁接触到其他食材。
- 不同肉类最好用不同砧板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 切生鸡肉用的砧板和厨具,最好用热肥皂水彻底清洗。
- 烹煮过的鸡肉,内部温度要达到75摄氏度,才可有效杀菌。
最重要的是,千万别为了吸眼球、博流量,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这是红蚂蚁说的,不是专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