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这么问道:
吃苹果时,看到苹果里有几条虫最可怕?
答案是“半条虫”,因为极有可能另外半条已经被吃进肚子里了。
对于这样的问答题,一般人的反应大概就是一笑置之,但如果真的发生在生活中,不但笑不出来,恐怕会欲哭无泪。
本月,新加坡陆续发生了几起食客发现食物里“加料”的新闻,有些是活生生的虫子,有些则是残留在食物表面的“虫虫残骸”。
生鱼片上的寄生虫
2月8日,网民Jayice Tan在个人脸书发文,图文并茂地申诉在生鱼片盖饭里的惊人发现。
她写道,当天到日本超市买了一碗盖饭与丈夫分享,吃着吃着就看到有只寄生虫在碗里蠕动,让夫妻俩瞬间倒胃。
“我们简直吓呆了,饭盒里的寄生虫还活着,而且在蠕动,更糟的是我们都快吃完了!”
根据女食客上载的视频,那碗盖饭的确几乎被吃光了,只剩几个饭粒、几片日式煎蛋和两片生鱼。
其中一片生鱼表层,有一只非常细小近乎透明的寄生虫,卷缩着在蠕动,即便隔着屏幕也令人有些恶心。
女子透露,他们一生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见到寄生虫后更是不敢进一步想象,之前吃下肚的那几口饭里是否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
“希望经过这次事件,我们的健康不会受到严重损害。”
专家指出,寄生虫细小,一些是肉眼看不到的,若不小心吃到可能影响肠道吸收,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扩散到其他器官如肝脏、大脑和眼睛。
辣椒粉和饼干也出现“虫虫”
另一边厢,一名男子和家人则是在正准备吃披萨时,瞬间食欲尽失。
该男子告诉公民记者网站Stomp,家人一起烘焙披萨,用餐前添加几周前购买的辣椒粉。
“我们把辣椒粉倒在披萨上,结果大吃一惊,盘里有多只虫子在蠕动。”
“加料”辣椒粉有图为证,据悉从小罐子倒出的是白色幼虫,让不幸从其中一家平价超市把它买回家的男子感叹“可怕又怪异”。
平价超市对此致歉,并表示会展开调查。为以防万一,平价超市也把涉事产品撤下。
在另一则新闻报道中,“受害者”并未见到活虫,而是发现了虫子遗留下来的“断肢残骸”。
网民Muhammad Haiqal在脸书上发文绘述,他向来会把苏打饼干蘸在茶里再吃,上周四(9日)吃到一半留意到,其中一片饼干有异物黏在表面。
他说,起初还以为是沾到墨汁,仔细一看才发现,那似乎是已经干涸的蟑螂尸骸,而且扁得像一张纸一样。
在贴文附上的照片中,也可见到饼干上有貌似昆虫的胸部和小腿。
这名饼干“铁粉”也因此在心中烙下阴影:
“这个我每天都会当早餐吃的饼干,成了我永远都不会再吃的食物。”
食物里吃到虫,可能和气候变化有关?
不管虫子是生或死,这类经验不仅会影响食客的胃口,处理食物的餐馆或食品商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否达标,也会因而受到关注,更别说直接损害到相关品牌的声誉。
在上述生鱼片盖饭发现寄生虫的事件中,涉事超市Don Don Donki发言人就强调,新鲜生鱼片出现寄生虫并不罕见,嵌入肉中的寄生虫较难去除。
此外,超市也会在产品附近放置警示牌,提醒顾客沙丁鱼、鱿鱼等食物中,可能会有异尖线虫(Anisakis,就是那个与盖饭食客不期而遇的透明虫虫)。
美国华盛顿大学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的异尖线虫属总数已暴增283倍。
尽管研究员不能完全肯定涨幅的因素,但他们猜想,气候变化、肥料里含有更多养分,以及海洋哺乳动物群体增加,是几个可能促进其快速繁殖的原因。
新加坡哪种虫子在食物里较常见?
即使不曾经历上述三名国人的惊魂体验,有一种虫子在不少本地家庭的食品中应该都曾出现过:
米虫。
米虫最常在大米中被找到,但也会藏在其他粗粮中,包括玉米、小米、小麦、大麦、麦片和高粱等。
在大米收割前,稻田里就会见到这类甲虫的踪迹,之后就跟着消费者一起回家。它们吃的主要是粮食类食品的内层,当谷粒有圆形的小洞时,或大米感觉潮湿时,里头一般会有米虫。
新加坡食品局说,当局视米虫为自然且难以避免的生物,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洗米时只要冲洗浸泡,就能将米虫去除,大米之后就能安全进食。
无论如何,还是温馨提醒蚁粉:
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留意“赏味期限”,用餐时也要记得睁大眼睛多瞧几眼,别顾着狼吞虎咽或盯着手机看,一不小心把那些不属于食物的成分吃进肚子里都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