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报告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和里头的社交媒体应用,会极大地增加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和自杀念头等心理问题。
近几年,美国各地的多所学校和社区的家长们都在签署一份文件承诺,在孩子中学毕业后(相当于新加坡的中二,14岁)才让他们拥有智能手机。
譬如一个名为“14岁前不用智慧型手机”(Wait Until 8th,意思:等到8年级)的行动,就建立了联署平台,若一个班上有超过9名学生家长加入,就会发出承诺书知会其他家长,看看他们是否也想要加入,希望透过团体的力量让成效扩大。
目前,美国已有6万名家长签署承诺。仅是今年4月,就有来自16个州的54份新的承诺书获签署。
在新泽西州萨米特,五名家长组成的小组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就积累了200份承诺书。他们告诉《纽约时报》,目前承诺书数量已超过350份,分布在五所小学和两所幼儿园小学中心。
组织者说,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所有父母一起采取行动,他们的孩子就不太可能感到被孤立,因为他们不会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手机、不能玩TikTok的人。
“当孩子哀求要拥有一台手机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为社区签署了这份承诺,我们要坚持下去。”
孩子通常给的理由是“如果我没有手机,就会跟所有朋友断绝联系,也没有了任何社交网络”。
该承诺书的发起人认为,如果所有父母都共同努力设定一样的界限,就会减少家长与孩子们的很多冲突。
若学校有实施禁止学生用手机的政策,家长们就不必那么努力和积极地发起“一起不给孩子买手机”的这种签署承诺了,因为孩子白天使用屏幕时间就已经会少很多。
新加坡家长可以效仿吗?
美国小孩用手机的情况,跟新加坡颇为相似。
谷歌早前的一项调查发现,新加坡的孩子平均8岁就拥有智能手机。一般都是因为小孩上了小学,课后需要和家长保持联系,以及需要关注学校动态,家长们才不得不给孩子一台手机。
同样的,新加坡教育部早在2018年就表态,不会全面禁止(no blanket ban)在学校使用手机。
当局认为,虽然有研究显示智能手机会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如果使用方式和目的正确,手机也能成为学习工具,带来积极正面的学习效果。
即便是凝聚家庭理事会的“亲子互动课程”(Purposeful Play),也认为家长可以适量让18个月至6岁的孩子接触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儿童可以借此接触不同的文化、动物和环境,扩大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学习单词、短语、字母、数字、形状等知识。
他们认为,我们不应禁止孩子接触手机,更重要的是限制屏幕使用时间,教孩子如何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面对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如果新加坡家长不想让孩子太小拥有手机,过度使用和接触社媒,是否可以效仿美国,聚集同校的家长承诺在孩子达到一定年龄之前不让他们拥有手机?
红蚂蚁六岁的儿子是没什么接触手机和电视的,只能偶尔用我们的手机看看地图、在手机上打字,输入Emoji表情符号,以及我们不定时举行的“电影之夜”。
红蚂蚁始终相信,应尽可能推迟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和接触社交媒体的年龄。
我们大人都如此难以控制手机使用习惯,经常在社媒和网络游戏上虚度光阴,中小学生又如何能有这样的自律?我们应该循序渐进让他们培养自制能力,再慢慢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手机,而绝对不是在8岁或10岁的年龄就“人手一机”。
不过,红蚂蚁有注意到,身边只有少数家长有着这样的坚持,推迟孩子使用智能手机这条路并不容易走。
每当聚会时,儿子的两个表哥(分别是7岁和8岁)每人都在用自己的手机打游戏,儿子就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玩。
从没过过手机瘾的他回家总会问我:
“为什么他们有手机,我没有?我真的很不幸,我也要有手机玩游戏。”
当然我们会说教,家庭聚会不是用来打游戏,为什么他其实并不需要拥有手机等等。
眼看儿子还有六个月就要上小学了,他的同学当中一定会有人拥有手机,而他也一定会就这个问题再次发问。
拥有一台手机,就等于即将要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说实在的,7岁的年龄很难明白拥有手机有什么坏处。
身为家长,红蚂蚁当然支持让家长们一起承诺不让孩子在某个年龄前拥有手机的做法。不过我个人觉得禁止到12岁前或许比较合理。毕竟14岁已经是一个小大人,越控制他们只会越引起反弹。
不过,考虑到智能手机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程度,“在XX岁前禁用手机”的确是一个很大胆的举措。
其实,无须全校家长都这么做,只要亲戚们都能一致同意在家庭聚会时不让孩子用手机,对红蚂蚁来说,就已经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