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柔新经济特区,预料会在本月签署正式协议。
两地商界和许多民众已在引颈长盼,经济特区最终会端出什么“彩色”。
诸多热烈的讨论中,难免谈到:
这样一项宏大计划提供好处的天平,是否会向其中一方倾斜?
这类疑问的其中一项依据,是人力、租金等费用相对廉宜的柔新经济特区将把新加坡的低技能职缺给吸走。
不过,不少分析指出,这恰好是新马两国的各取所需。毕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取向有所差异。
一方面,新加坡已不再仰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另一边厢,马来西亚则亟需舒缓当地人才严重外流的情况。
在薪金、租金和各种营运成本相对更低的情况下,新加坡企业可选择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迁移至柔新经济特区。
这对新加坡并非坏事。
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将留在新加坡,确保本地经济未来能在相关领域集中火力,进一步提高新加坡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
就如本地民众到对岸购物时所体验到的一样,便宜是柔新经济特区的卖点。
柔佛的土地、人力、水电等经营生意的要素,都比新加坡便宜许多。
据《商业时报》报道,一家岸外和海事业公司称,在柔佛营运的成本能比新加坡少30%至50%,达到回本的时间更快。
柔佛州务大臣翁哈菲兹也声称,有数据中心业者曾告诉他,柔佛的营商成本比新加坡低70%。
这些诱因,能让在新加坡面临人力等成本高涨而陷入瓶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透过把部分业务或生产线转移至柔新经济特区,提高获利空间,使生意更具持续性。
近年来,新加坡的外籍劳工政策持续收紧,例如,海事造船厂的工作准证客工比率顶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将在2026年从目前的77.8%调低至75%,外籍劳工税也将调高。
这使部分在产业链下游的产业,包括传统制造业等面临营运挑战。转移至柔新经济特区,在商业上将会是具效益的举措。
与此同时,新加坡则可把更多资源灌注在产业链上游的研发领域。
在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新加坡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已有放缓趋势,幅员也相对有限,为了突破窠臼,就必须将发展重心放在附加价值更高的研发和服务领域。
不过,这也意味着国人必须积极响应提升技能的相关计划,以应对未来本地劳动市场对高技能人力的需求。
对马国而言,柔新经济特区则可作为吸引投资人及外企进驻的重要门面。
新加坡是本区域重要的金融中心,这能帮助更多外资通过本地流入柔新经济特区。
马国政府希望能借力柔新经济特区,在当地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最终解决马国人才外流严重的多年沉疴。
最难却也是最有必要解决的障碍——两地通关
无论如何,上述新马双赢的局面有个必要前提——新柔两地的通行必须进一步改善,确保人员和货物流动更便捷通畅。
打个比方,从新山送货到樟宜的时间和难度,不能和从裕廊到樟宜相差太多。
目前,新柔长堤已是全球最繁忙的陆路关卡,两个方向的车龙回堵,以及冗长的通关时间时有所闻,一旦柔新经济特区正式启动,预计两国关卡将面临比现在更大的压力。
尽管协议尚未签署,但针对人货流动这项重中之重的课题,两国的一些努力已开始有了雏形。
除了2026年底通车的新柔地铁工程进展良好,新马两国也相继在关卡推出更便捷的扫码通关措施。
柔佛也从今年1月1日起,将实施多年的周五、周六周休日,改为与新加坡一致的周六、周日。
未来,新柔两地的监管框架、财政奖励等政策面向,也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以让经济特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去年6月到访马国和马国首相安华会面时曾说,柔新经济特区能充分发挥新马的互补性,并认为新马在柔新经济特区的合作,应该成为亚细安各国经济一体化的模板。
“更大的竞争,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外,以及在本区域之外。”
既然是合作项目,共创双赢是显而易见的目的。
而双方妥善的规划,以及明确且具一致性的政策,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