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投诉真的是新加坡人的DNA? 本地社媒投诉群组圈粉无数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21:06
新加坡人有多爱投诉?
手机应用“一联通”(OneService)是社区事务署2015年推出的一站式平台,让公众可及时举报社区内的大小问题,再根据问题的属性通知相关政府部门,免去公众得理清哪个问题归哪个部门管辖的麻烦。“一联通”设有举报非法停车的功能。(联合早报)

新加坡人有多爱投诉?

新加坡人常被形容为爱抱怨的国民,事实果真如此吗?

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2008年曾在“新加坡透视”论坛上,调侃新加坡人真是“第一流的抱怨者”。他在1977年的国会发言中也曾形容新加坡人是牢骚大王(champion grumbler)。

新加坡人爱投诉鸡毛蒜皮的事?

从本地的社交媒体投诉群组来看,几乎每一个都圈粉无数。

脸书群组COMPLAINT Singapore(直译:投诉新加坡)自2017年成立以来,目前已有超过23万名成员。

在这个群组的页面上,网民的投诉内容可说是“百花齐开”,有不满摊贩食物分量给少的,有投诉不礼貌私召车司机的,也有人揭发误导性广告等鸡毛蒜皮的事情。

截至截稿时间,最新的贴文是有人对Grab Mart感到很失望,指网购了售价每个2.61新元的大白萝卜和每个1.71新元的大柠檬,结果送上门后发现全是迷你白萝卜和小柠檬,她认为商家货不对板、刊登虚假广告以及定价过高。

(COMPLAINT Singapore)

该群组里仅有一小部分帖子是投诉关于保险公司拒绝索赔、邻居之间的纠纷以及跟商家交易时的不愉快事情等比较“严重”的事情。

这个群组的匿名管理员告诉《海峡时报》,几位创始成员当时发现新加坡几乎没有一个在线平台,能让投诉者或受害者表达他们的真实投诉,所以才创建了这个页面。

目前,该群组每天收到30到100份投稿,但大多数因不符合基本要求而被管理员拒绝,例如未提供证据或包含仇恨言论。约10名志愿者轮流值班,负责审核评论。

33岁的商务经理Alaric Ng说,他并没有加入这个脸书群组,但偶尔会浏览页面上的贴文。他批评其用户随意发垃圾内容,对地球上的所有事情抱怨不休,尤其是那些发表仇恨或排外投诉的人。

29岁的摄影师Ken Chiang则认为:

“投诉文化有时是必要的,前提是确实有必要投诉。而这些群组有时确实能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相关的对象。”

“然而,这类群组中的许多用户滥用平台,把它当作个人发泄琐事的空间,有些问题过于鸡毛蒜皮,有时还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还有另一个效仿上诉脸书群组的页面,同样也名为“complaint Singapore”,在2018年成立,成员超过23万。

此外,拥有超过27万名成员的脸书群组SG Road Vigilante,它的帖子主要是网民提供行车记录仪的视频,揭发各种不良的道路使用行为,“公审”驾车者和行人等。

即便是拥有近20万粉丝的@sgfollowsall,这类以生活内容为主的Instagram账户,也充斥着对天气、不友好行为和道路礼仪等的各类抱怨。

一联通(OneService)是社区事务署在2015年推出的一站式平台,让公众可及时举报社区内的大小问题,再根据问题的属性通知相关政府部门,免去公众得先理清哪个问题归哪个部门管辖的麻烦。

随着一联通越来越为人熟知,它也被一些人戏称为“投诉应用”。

根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2023年的数据,新加坡居民每年通过OneService应用程序提出170万起投诉。

抱怨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也许因为投诉“有方”,大家也慢慢爱上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住在公寓的或者是新的预购组屋,一般都会有whatsapp或telegram群组,住户都以改善社区的名义,在群组里上传照片“投诉”、“指桑骂槐”,如有人没穿泳衣在泳池游泳,使用健身房设施后没有将器材抹干净,随意丢弃大件垃圾等。一般这种行为被当众揭露后,大家就不敢再犯了。

住屋区群组上常看到有人投诉,随意处理垃圾或者乱认垃圾的行为。(红蚂蚁提供)

有的人则倾向于把日常生活中一些丑陋的现象拍下,随手发到“公民记者”网站STOMP投诉,随即就引发骂战。

这无疑也起到某种警惕的作用,让公众知道,一旦自己在公共场所做出没有公德心的行为或不道德的事情时,很可能就会被他人“STOMP”,放上网公诸于世。

许多企业如保险公司大东方(Great Eastern)、咖啡店运营商口福,都活跃在“Complaint Singapore”群组中,利用其社交媒体账号直接回应客户投诉。

例如,一名“Complaint Singapore”的用户在2021年投诉一家水电公司收取过高的热水器费用,她的帖子随后引起了当局的关注,最终获得了2700新元的退款。

这些群组中的帖子也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仅在11月,就有12个“Complaint Singapore”的投诉帖子被网媒慈母舰(Mothership)写成新闻。

同一时期,《海峡时报》也刊登了9篇新闻,消息来源都来自“SG Road Vigilante”的视频或帖子。

“Complaint Singapore”的管理员也透露,他们也利用该群组的公众影响力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例如该群组在2022年和2023年与新加坡警察部队合作参与防范犯罪活动,推广有关网络诈骗的意识。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哲学系讲师沈耀发指出,与聊八卦类似,抱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从本质上讲,抱怨是一种表达不满的方式,是一种表明某事不对劲的信号,这种不满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以交通投诉为例,这些投诉表明违规驾驶的现象在增加。当人们抱怨时,这说明他们在意。尽管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说明问题所在,但这表明他们关心某些不对劲的事情。”

新加坡的抱怨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沈耀发认为,新加坡人倾向于表达不满,是受传统的亚洲文化和儒家文化影响,而这些文化特别强调羞耻感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通过羞耻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这种文化框架影响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使抱怨得以盛行。

他也提醒说,新加坡的抱怨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新加坡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标准,这对提升服务质量和公民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加选择地对各种琐碎问题抱怨,可能掩盖真正的关切,使得被投诉者难以分辨哪些问题是真正的严重问题,哪些只是琐碎的小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让投诉文化变得正常化,人们认为在网上投诉鸡毛蒜皮的问题是可以接受的。这会让人失去对问题轻重缓急的判断。在其他国家,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新加坡的网上投诉与抱怨群组中,这种判断就经常丧失。

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及新媒体系副教授彭丽珊博士也认为,这些群组的力量在于它们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上达天听”渠道,这是用户个别向当局投诉时,所无法做到的。

她说:“换句话说,这些群组之所以受欢迎,不仅因为它们容易接触,还因为它们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自由表达的平台,并在某些情况下带来了社群感,尽管许多用户可能是匿名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抱怨型群组并非新加坡独有。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既然新加坡人无法任意走上街头示威或罢工来宣泄不满,这些能供大家偶尔发发牢骚抱抱怨的渠道,还是非常有必要存在的。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