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媒体推波助澜,抑或是台面下确实暗流汹涌,无可否认,新加坡和香港争取高净值人士设立家族办公室的竞争已趋白热化。
但龙争虎斗之际,两家也都有自身课题要处理。
先说香港。自国安法上路等政治风波后,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声誉渐有褪色迹象,这也让当局为了重新刷亮香港这块金字招牌,可谓出尽法宝。
但命运似乎总是弄人,越是要重振旗鼓,就越是遭受打击。
像是今年2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梅西事件”。
梅西所属的美国迈阿密国际队(Inter Miami)到香港踢友谊赛,主办单位大张旗鼓搬出阿根廷球王梅西大肆宣传,但后者却在比赛日当天以受伤为由缺席比赛。
此事搞得台前幕后大力支持该活动的港府颜面尽失,梅西事件更成为外界“唱衰”的材料。
而这类“衰事”,最近还延烧到港府极度重视的家办领域。
近日,一名自称来自阿联酋统治家族的“迪拜王子”阿里豪言,准备斥资5亿美元(6亿7600万新元)在香港开设家办进行投资。
难得有人如此高调看好风雨飘摇中的香港,这让港府喜出望外,赶紧敲锣打鼓,铺好红地毯高规格迎接这位年仅28岁的大金主。
3月27日,港府邀请阿里王子出席“裕泽香江”高峰论坛担任演讲嘉宾,“裕泽香江”是由港府主办,以家办业务为主题的论坛。
这名来历成疑的阿里王子还获得香港特首李家超亲自接见,香港恒生大学更将其委任为荣誉教授。
岂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之际,阿里王子却突然喊停原定3月28日举行的家办开幕礼,原因是有“紧急事务”需要回国处理。
这一转折,引发种种揣测。
随后,港媒《南华早报》调查发现,这位阿里王子曾以“Alira”之名在菲律宾以歌手身份出道,透过人脸辨识比对Alira和阿里王子的照片,发现两人脸谱匹配程度为100%。
报道的两个消息来源也证实,这位阿里王子和那位有着高亢嗓音的歌手Alira就是同一人。
进一步挖掘又再发现,和阿里王子“百分百相似”的Alira曾在2022年11月接受菲律宾媒体《GMA News》采访时自称,他已经唱歌八年,平日的正职是“政府机构的内部审计员”。
吊诡的是,Alira的歌唱事业在2023年年中戛然而止,其以Alira歌手身份建设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也陷入停摆。
也就差不多在Alira“消失后”,阿里王子“改头换面”,以长袖善舞的形象示人。
各种有关他宣称要砸钱投资的资讯也在这时涌现,其家办的官方网站则是去年5月29日才成功注册。
《南华早报》之后向阿联酋领事馆查询阿里王子的背景,领事馆证实阿里王子来自统治家族,同时也有酋长(sheikh)的称号。但两个熟知王室事务的消息来源也指出,阿里王子充其量只是来自统治家族的“远支”。
另一港媒《香港01》也披露,阿里王子家办的两名高层疑似也有“黑历史”。
这包括持有新加坡护照的执行董事兼运营官程章和,他被指与在菲律宾运营的加密货币公司IBITX Software Inc有关。IBITX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曾遭美国证监会发出警告并要求暂停交易。
经查,上述平台目前已停止运作,官网也无法浏览。
另一名高层、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麦懿睿,则遭揭露曾在被中国大陆法院列为“失信公司”的中国大陆公司中唐空铁担任高层。
不可思议的是,一名香港官员向《南华早报》坦承,阿里王子和香港特首李家超会面前,港府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事前审查。这样一名来历成疑的“迪拜王子”,却被当局大肆渲染为成功样板。
尽管阿里王子家办事后发表声明强调会在5月履行承诺,港府也坚称仍视阿里王子为香港的潜在客户,会持续与其办公室联系,但各种启人疑窦的信息,还是不禁让外界质疑,这个被港府大张旗鼓宣传的“成功案例”,会不会只是一场大龙凤?
无论最后如何收尾,这起“迪拜王子门事件”的跌宕起伏和疑云重重,恐怕已让港府急就章,却频频闹出笑话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原本有意到香港设立家办的投资人,对这样一个推行政策时经常考虑不周的投资目的地,也会抱持更大的疑问。
新加坡最怕钱不干净
相较之下,新加坡近年来虽在争取家办方面,普遍被认为比香港更胜一筹,但同样也有自身课题要处理。
去年8月,新加坡警方侦破了我国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28亿新元洗钱案。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陈圣辉去年10月在国会上透露,该起洗钱案有一名或更多被告可能与获得新加坡税务津贴的单一家办有关联,这些家办都经过审查程序,但当局未发现疑点。
事件引来一些质疑,认为新加坡在吸引外国高净值人士投资的审查过程中,是否有所松懈。
加上洗钱案被告铺张奢华的生活方式随案情揭晓,舆论中也进一步掀起本地社会的贫富差距,是否因外国富人到来而恶化的辩论。
洗钱案爆发后,新加坡金管局更为谨慎地审批家办申请。
据业界人士透露,家办审批的时间一度从早前的不到六个月,延至18个月。
香港的“迪拜王子”疑云和新加坡的巨额洗钱案,虽说性质不同,但都说明了当局吸引家办之际,不宜放松警惕乃至来者不拒,必要的审查程序仍是不可或缺。
对新加坡而言,加强监管措施,确保来者拿的是干净钱是重要的功课。
这既是为了维持新加坡作为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声誉,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资金来历不明者在本地吃香喝辣,激化社会矛盾。
对香港来说,虽屡遭挫折,急欲重新擦亮招牌,但不应操之过急,免得最后得不偿失。尤其最近常常八字还没一撇就先大肆宣扬的坏毛病更该避免,以免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