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天(3月17日),新加坡时隔四年再次举办“无车星期天”活动,关闭中央商业区的一些道路,以鼓励公众步行或骑脚踏车,从而推广“减少用车”的愿景。
这项活动上一次举办是在2019年10月,也就是冠病疫情暴发前。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过去四年有越来越多新加坡人以脚踏车代步,完成往返地铁站或巴士站的最后一里路。
既然骑行文化在新加坡如此盛行,共享脚踏车应该是很吃香的行业才对吧?
在新加坡营业约七年的共享脚踏车业者SG Bike,今天(3月21日)却无预警宣布退出市场,令不少脚踏车骑士大跌眼镜。
其实,SG Bike的退场并非无迹可循。
四年内减少2万多辆共享脚踏车
随着车队不断缩小,SG Bike经营的脚踏车数量已从2020年的2万5000辆,递减至目前的1500辆。
SG Bike发言人去年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透露,数量减少的主因是脚踏车遭破坏或盗窃,数量共计4000至6000辆。
公司只好改变策略,把脚踏车放在主要的交通枢纽,以及使用率较高的地方。
无奈屋漏偏逢连夜雨,截至2022年6月底的财政年,SG Bike累计亏损740万新元,比2021年亏损的550万新元高出三成。
发言人直言,SG Bike已无法继续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只能做出这个艰难决定:
营业执照于今年4月30日到期后将不再更新,并把现有用户的账户余额,自动转移到另一家业者Anywheel。
换句话说,SG Bike用户可以继续使用Anywheel的共享脚踏车服务,不必担心像2018年oBike清盘那样拿不回押金。
新加坡目前只剩4万辆共享脚踏车
红蚂蚁还记得2017年,新加坡在短短一年内就出现七家共享脚踏车业者:
来自中国的Mobike、oBike和ofo,以及“新加坡品牌”SG Bike、GBikes、ShareBikeSG和Neuron Mobility。
不过,这些“第一代业者”经历一轮整合后,有的在拖欠用户巨额押金的情况下匆匆撤出新加坡,有的则因无法达到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执照要求而被撤销营业执照。
新加坡目前只剩Anywheel和HelloRide两家业者,脚踏车数量共计约4万辆,远低于2018年高峰期的20多万辆。
有网民指出,新加坡的共享脚踏车是因为基础设施和规范不够完善,无法应对“爆发式”增长,才会趋于没落。
的确,当停车位不足以容纳所有脚踏车,就会出现胡乱停放脚踏车等问题,不仅有碍市容,还会造成其他用户的不便。
一些蓄意破坏的行为还包括:敲坏车锁、用自己的锁头将脚踏车“独占”,甚至将脚踏车从高处丢下。
好消息是,自从陆交局规定业者可向乱停脚踏车的用户罚款5新元后,如今有超过九成的用户会在结束行程时,把脚踏车停放在指定处。
一些业者也会对多次违停的用户进行封号处理。一年内违规三次,就会被禁止租车一段时期。
截至去年底,新加坡全岛的脚踏车停车位已增至25万8000个。
共享脚踏车需求已回温?
根据陆交局条例,持有二级营业执照的共享脚踏车业者,车队最多只能有1000辆脚踏车,有效期为一年。
所有新业者必须先申请二级执照,之后若有意扩大车队,才申请一级执照。
Anywheel和HelloRide目前持有的都是正式的一级执照,车队最多能有1万辆脚踏车,并可在持照期间申请扩大车队。
这两家业者已分别在去年3月和10月开始取得盈利。
来自中国的HelloRide在2022年7月进军新加坡市场,迄今已有30万名注册用户。发言人透露,用户需求过去数月呈增长趋势,每月骑行人次增加了2%。
Anywheel创办人Htay Aung则透露,公司目前有超过100万名用户,骑行人次每月增幅为7%至10%,因此有必要继续扩大车队。
不过,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去年发表的“智能城市指数”调查结果:
新加坡人对共享脚踏车缓解交通拥挤的满意度不高,在满分100中只打了54分。
事实上,新加坡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已改善不少,全岛的脚踏车道总长已增至525公里;监管条例也周全许多,业者如今懂得善用科技规定用户在指定处归还脚踏车。
若要推动“共享出行”成为长期趋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鼓励公众多骑车了,因为目前只有2%新加坡人口把脚踏车当作主要通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