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粉这几天去亲戚家拜年时,若选择乘坐私召车,点开电召应用是否发现“清一色”都是反映车资上涨的红色箭头?
据本地媒体观察,大年初一和初二私召车的平均车资,要比平日多出一至两倍。
农历新年期间乘车需求上升,进而推高车资,虽属正常,但就算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一些使用电召应用的乘客仍发现一车难求,久久没有司机接单。
在这样的前提下,许多习惯使用电召应用的乘客,唯有在路边或德士站拦德士。
不过,这也不代表立刻能叫到车。公众告诉媒体,他们至少得等个15至30分钟,才等到一辆德士。
本地德士数量10年来减半
除了不谙科技或选择不下载电召应用的乘客,大部分新加坡人对这类应用应该不陌生,它不只更方便,也能让消费者货比三家,选择要电召哪一家业者的司机。
因此,站在路边截德士,如今应该是本地乘客久久才会做一次的事。
据红蚂蚁平日向德士司机了解,在路边拦下他们的乘客,现在已少于10%。
然而,路边拦德士不再成为主流,不只是因为私召车平台崛起,也与德士数量锐减息息相关。
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月新加坡共有1万5888辆德士,到了2023年11月已减至1万3622辆。
相较于2014年共2万8736辆德士的高峰期,目前的德士数量少了超过一半。当时也是私召车业者正准备积极拓展业务的时候。
陆交局也揭露,2023年11月的点对点载客服务,仅约12%的乘客是在路边拦车,相比2021年1月当局开始提供相关数据时的22%有所下跌。
另外,去年11月日均只有7万7000个路边拦车趟次,相比之下,2021年1月日均趟次达12万9000个。
德士司机纷纷“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
在点对点载客服务以私召车为主,连德士业者都推出电召应用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德士司机只有在农历新年期间或其他更多人出游的节日,才有赚头?
其实不然。
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德士司机已纷纷加入私召车平台,扩大客源,并提高收入。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指出,德士路边载客的次数下滑,一个原因是德士司机发觉按表收费(metered fares)比电召收费来得低。
他说:
“换句话说,即便乘客倾向于路边拦车,可能也等不到德士。”
“(点对点载客服务)市场已转向动态定价,以及透过应用召车时带来的方便,在这方面路边搭德士根本不具竞争力,除非是那些完全不使用电召平台的司机和乘客。”
据本地媒体统计,农历新年期间,在路边截下德士并按表计费只需10元的车程,如果选择乘搭私召车,收费可能高达30元。
收费较低对乘客固然是好事,但司机自然想多赚点钱。
新加坡规模最大的私召车业者Grab就在招揽德士司机的网页上声称,加入他们旗下可赚取多三成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乘客申诉佳节期间“一车难求”的情况,有德士司机观察到,农历新年并不代表生意自然会更旺。
一名司机说,大年初一(11日)路上相当寂静,情况到了初二才稍微有些好转。
另一名司机则透露,他们过去几天不会一早就开工,一般会在下午较多人外出拜年时才出车。
路边拦车服务仍扮演重要角色
实际上,德士司机平日也会在需求较高的时段前往德士站,或尝试在街上载客。
有司机告诉媒体,他平均一天会载到三到四个在路边拦车的乘客,比起疫情前的日均五至六趟略低。
“我通常会到德士站等乘客,也只会在尖峰时段接送。如果非尖峰时段开工,一天得驾好多趟(才能回本),因为每一趟的车资也许都不到10新元。”
虽然司机有些时候“沦为备胎”,得接送一些电召不到私召车的乘客,但要说路边拦车服务已走入历史,还言之过早。
毕竟路边拦车的话,车资还是比较低廉,单是这点就足以吸引部分乘客。
百胜集团(Prime)出租德士和私召车,集团主席梁南兴认为,路边拦车仍具有关键作用,像是旅客常去的地方,如樟宜机场、动物园,或是购物中心,尖峰时段会有很多乘客要乘车。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从业多年的德士司机,没有加入任何电召车平台。
一名72岁的德士司机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现在确实很少乘客会在路边拦车,对他的收入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每个月少赚了几百元。
但他依然坚守岗位,因为“私召车平台竞争太过激烈”。
“我在这行很多年了,不想跟其他人争。(没使用电召车应用)收入肯定比较少,但我也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