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要实现粮食安全目标 国人最该做的就是别“以貌取菜”

更新:
2024年01月08日 19:47
丑菜

你真的“不是我的菜”

2019年,新加坡食品局正式成立之际,也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定下“30·30愿景”:

到了2030年,新加坡出产的农产品预计会占国人营养需求的三成。其中两成来自蔬果,另外一成来自鱼肉和鸡蛋等所含的蛋白质。

这个目标能否在六年内如愿达成?

国立研究基金会曾在去年7月举办的一场讨论会上,探讨过这个课题。

与会专家认为,要实现目标,当前还面临三大挑战,包括:

  1. 必须减少食物浪费;
  2. 改变人们对美食的看法,以及
  3. 研发替代食品的财务可持续性(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政府也设定另一个目标,就是在2030年前,将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废物量减少三成。国家环境局数据显示,食物垃圾目前占据了垃圾总量的约12%。

丑菜
数据显示,食物垃圾占了新加坡制造的垃圾总量的约12%。(海峡时报)

在新加坡迈向更能自给自足的道路上,食物浪费的问题却依旧显著,两者之间显然相互抵触。

新加坡之所以会有食物垃圾,部分原因来自被丢弃的“丑陋食物”(ugly food),而这些食物往往还能食用。

“丑菜”还没到消费者手中就被淘汰

世界自然基金会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揭露,全球每年有近330万吨的食物被浪费,当中蔬果业就占了超过三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农场近半的食物浪费源自于农产品被采收前。

该报告指出,农夫因认为蔬果的外观未能达到顾客的标准,因此自行淘汰将它们留在农田里。

丑菜
本地农业食品业业者说,从采收蔬果到包装的质量检查过程中,已造成三成的浪费。(联合早报)

有本地农业食品业业者坦言,他们也会执行类似做法。据他们统计,从采收蔬果到包装的质量检查过程中,已出现三成浪费。

这些“丑菜”和“丑果”还没进入市场就已被认定过不了关。但那些顺利进到市场上售卖的蔬果,还是会经历来自消费者的另一轮“审美”。

2016年,新加坡一项收集1000名国人反馈的调查发现,有八成反馈说一般只会购买看起来新鲜或品质好的蔬菜水果。

另外,超过半数直言,他们不会买凹凸不平或脱色的蔬果,当中四分之一甚至不愿意吃。

吊诡的是,六成受访者坦承,他们明白这样挑三拣四的行为会造成食物浪费。

过去几年尽管没有更新的相关数据,但只要到巴刹或超市走一趟,还是能看到消费者在蔬果区严格挑选,或触碰果皮检查是否有凹陷的景象。

从这类观察中不难察觉,要改变人们“不吃丑菜”的观念,并非易事。

丑菜
报告指出,农夫因认为蔬果的外观未能达到顾客的标准,因此自行“淘汰”把它们留在农田里。(海峡时报)

“丑菜”被浪费的问题之所以棘手,还有另一个关键:它绝对是可避免的。

根据国家环境局曾公布一项调查,食物垃圾约占新加坡家庭每天处理垃圾的一半,其中超过一半的食物垃圾是可避免的,前提是每户住家避免过度购买、过度订购或过度烹饪。

有数据显示,本地每户人家每周产生的可避免食物垃圾,相当于2.5公斤。

过度购买或订购,可能就会导致蔬菜或水果稍微变了样,但有时不意味着就得赶紧丢掉。

改变对“丑菜”的成见,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丑菜
到了2030年,新加坡出产的农产品预计会占国人营养需求的三成。其中两成来自蔬果。(联合早报)

《海峡时报》日前刊登的一篇评论中,作者就提到,要减低与“丑菜”息息相关的食物浪费问题,必须重新定义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以及有关“丑陋”农产品和食品的论述。

评论作者建议,一个方法是向消费者宣导丑陋蔬果的营养成分,即不要单凭外观就以貌取“菜”。

她说,本地农业食品业者在这一方面可同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合作,对于减少收割前浪费(pre-harvest waste)会有很大的帮助。

她也认为,如果蔬果被丢弃,可重新用于动物饲料或生物肥料。

“回收这些废弃食材,能很大限度减少饲料竞争,以低成本生产高营养土壤改良剂(soil conditioners),并减少在垃圾填埋场处置此类废物带来的环境影响。”

另一个方法就是以低价出售“丑菜”。对此,本地一些超市业者有相关计划,这样的促销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同最近日本消费者时兴购买降价到期食品一样。

上述提及的2016年调查也发现,65%的受访者说,假如“丑陋食物”比看起来很完美的食材更便宜,他们不介意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丑陋食物。

超市业者也发现,“丑果”优惠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平价超市在全岛的店面出售一包2新元“丑陋水果”,包装里头可能会有苹果、橘子、香蕉、梨、柠檬等。

丑菜
平价超市出售一包2元的“丑陋水果”,一年内避免浪费约1033吨的水果。(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超市发言人说,这项计划让平价在2021年避免浪费约1033吨的水果。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如果家中有“丑菜”和“丑果”(前提是依然新鲜没有腐烂),与其立即丢进垃圾桶,倒不如考虑把它们捐出去。

本地就有许多社区冰箱,让居民将其貌不扬但其实还能食用的蔬果放置里头,供邻里社区内有需要的人士自行免费领取。不少社会组织也会定期为各个社区冰箱填补“丑菜”。

新加坡要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国人绝对能尽一分力。

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在挑选食材时,也应该跟挑人一样,有时候不要太过于注重外表,反而能看得到其内涵和价值。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