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蔬果、鱼虾、牛蛙和蛋类都是“新加坡生产”的吗?

更新:
2020年08月17日 22:11
新加坡“土生土长”的19种蔬菜、菌类、水果、鸡蛋、虾、鱼以及牛蛙

更新鲜且能减少碳足迹

新加坡食品局在过去两个月不定时在面簿上介绍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19种(当然不仅限如此)蔬菜、菌类、水果、鸡蛋、虾、鱼以及牛蛙,并鼓励国人支持本地农产和海产。因为它们不仅更新鲜,也能减少碳足迹,毕竟在运送到你手中所需的时间和距离都是最短的。

蔬果类

本地目前有81家蔬菜农场。

食品局6月2日推出这个名叫“We farm this ah?”(红蚂蚁暂译:这是我们种植/养殖的啊?)系列,介绍的第一种农产品,就是新加坡农场通过水耕技术种植的Georgina生菜。

Georgina生菜由Citiponics农场生产,公司使用AOS(Aqua Organic System)无土种植系统耕种,农场标榜无农药、零浪费,以及节省空间与能源。

设置位于宏茂桥第700座组屋停车场顶层的商业农场Citiponics占地1800平方米,主打自家研发的Georgina生菜,占总产量九成。去年4月首次收成了500公斤Georgina生菜,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种植。

除了生菜,这个农场也可以种植25种不同蔬菜,如菜心、奶白和芥兰等。

 

羽衣甘蓝(kale)和草莓

热带的新加坡也能出产温带的草莓和羽衣甘蓝(Kale)。李显龙总理去年3月也在面簿贴出垂直农业者Sustenir Agriculture培育的草莓和羽衣甘蓝的照片,亲自为它们打call,还透露说,公众能在本地超市购买这些农产品。

Sustenir Agriculture现有室内农场位于三巴旺工业区的一栋商业大楼,在面积54平方公尺的“耕地”,每月可生产1公吨羽衣甘蓝或3.2公吨生菜。

经不断改良后,羽衣甘蓝的种植期从90天缩短至45天,本地人不喜欢带苦味且口感较硬的羽衣甘蓝,这些都能通过农业环境控制技术解决。

公司实验室至今研究超过50种农产品,包括在本地种植可用以酿酒的葡萄。

冰叶日中花

原生于非洲的冰叶日中花(ice plant),又名水晶冰菜、冰菜或冰叶菜。

这种植物的咸味来自于它的茎和叶上充满盐水的水囊泡,这也使得它既是一种可爱的装饰性的食材,也是一种多用途的食材,可以生吃也可以泡茶。

豆芽

截至2019年,新加坡有6个豆芽农场,分别生产新鲜豆芽和黄豆芽。

另外,食品局还介绍了菠菜(嫩叶、圆头、尖头以及红叶)品种、罗勒(basil,Genovese、泰式、紫色)品种、奶白、菜心以及樱桃番茄都可在本地农场找到。

黄金菇(Golden Oyster Mushroom)

黄金菇是帝王菇(King Ostyer Mushroom)和桃红平菇(Pink Oyster Mushroom)的兄弟姐妹,虽然在本地不常见,但容易在热带地区种植。

牛蛙

本地唯一的牛蛙场——裕廊牛蛙场养殖了约两万只牛蛙,每天宰杀1200只到1500只牛蛙。除了售卖人们熟悉的田鸡肉和雪蛤(雌牛蛙的输卵管),牛蛙场也推出口感类似薯片的炸蛙皮,2017年更与南大合作生产以牛蛙皮胶原蛋白制作的护肤品以及防蚊液。

蛋类

去年,国人共吃了大约20亿只鸡蛋,本地3个鸡蛋养殖场生产了我们总消费量的26%,他们正在努力提高产量以达到我国“30·30愿景”。

2019年4月1日正式成立的新加坡食品局的愿景,是要在2030年时,落实“本地出产”的策略,也就是让本地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的目标。

所谓营养需求主要是指蛋白质(25%)、主食(25%)和蔬果(50%)。三成的营养需求,有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

目前,本地农产品生产量还占不到国人营养需求的10%。也就是说,我国所需的食品现在有90%仰赖进口,因此,我国要在今后10年左右实现上述的愿景,目前的本地食品产量必须成倍增加。

我国除了由本地生产的鸡蛋,其实也有生产鹌鹑蛋,不过目前本地仅存两家鹌鹑蛋农场。

鱼虾类

本地目前有110家持有执照的海上养殖场,其中108家是位于柔佛海峡的沿岸养殖场,另两家位于南部海域的深海养殖场则由专门养殖澳洲肺鱼的Barramundi Asia经营。

他们分别养殖红鲷鱼(red snapper)、罗非鱼(Tilapia)、因外形和口感相似常被误当成金目鲈的澳洲肺鱼(barramundi)、金鲳鱼(Golden Pomfret)以及虾。

国人在去年食用的鱼类当中有10%产于本地。

罗非鱼

为发展本地罗非鱼,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TLL)与农粮与兽医局(AVA)合作加强部分罗非鱼的繁殖。

研究院表示,“优质罗非鱼”具抗病性,且含丰富的奧米加三(omega-3)和高质量蛋白质。

由于雄性罗非鱼生长速度是雌性的两倍,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繁衍,研究院利用性逆转(Sex-reversal)方法培育全雄性罗非鱼。

研究院将部分罗非鱼送到本地渔农场进行观察,院方希望未来几年可以推出市场。

金鲳鱼

农粮与兽医局2011年养殖金鲳鱼试验取得重大突破,这种原产于亚热带海域的深海鱼,能在本地近海渔场内大规模产卵和繁殖,从原本每年生产4.4公吨增加到20公吨。

AVA当年在圣约翰岛上的海水养殖中心(Marine Aquaculture Centre)成功繁殖和孵化出金鲳鱼鱼苗,并开始与本地荣耀渔场合作,传授繁殖技术。渔场在同一年10月底顺利繁殖出第一批金鲳鱼。

事不宜迟,明天就开始支持“新加坡生产”的农产和海产吧!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