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年龄未满50岁患者30年内激增八成!

更新:
2023年09月12日 19:19
癌症

触目惊心

年纪越大,罹患癌症的风险越高。

这是人们对癌症的一般认知,毕竟有九成的癌症类型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群体。卫生部也提醒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各个身体部位的专属检查。

但近期发表的一项大规模全球研究却颠覆了这个认知:

全球50岁以下的癌症患者,在过去30年间激增八成,从1990年的182万起,飙升至2019年的326万起。

2019年有106万名50岁以下的患者死于癌症,比起30年前增加近三成。预计到了2030年,这个数字会再上升两成。

看得红蚂蚁胆战心惊。

乳癌是全球头号杀手

这项由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和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展开的研究,分析了204个国家和地区的29种癌症数据。

从癌症类型来看,最致命的是乳癌,每10万人中有13.7人患癌,3.5人病逝。

其次是气管癌、肺癌、胃癌和结肠直肠癌。

疫苗
癌症也有疫苗可打,但等到疫苗成功研发出来,可能是好几年后的事了。(路透社)

像胃癌和结肠直肠癌这类消化系统癌症,以往在年长群体中较常见,如今也开始“盯上”年轻人。这在医学上称为“早发性癌症”(early onset cancer)。

报告指出,患癌人数增长最快的是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则是肾癌和卵巢癌。

青壮年癌症患者激增背后的原因,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研究人员认为,已知的风险因素离不开遗传、酗酒、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以及不良饮食习惯。

哈佛大学去年的一项研究也显示:

比起1970年代出生的人,1990年代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岁之前患癌。

这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生命早期就已形成,也就是说,肥胖儿童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肥胖成人。

这些成人与肥胖风险因素的接触时间更长,因此有可能更早患癌。

研究也发现,即使患上同一种癌症,50岁之前与50岁之后发病,其癌症基因的构成、生长和扩散速度都不一样。

这个现象在消化系统癌症中尤其显著,高糖饮食和抗生素都会对肠道细菌产生影响。

癌症
50岁之前与50岁之后患癌,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速度是不一样的。(互联网)

吃得不够健康 更多新加坡人罹患消化系统癌症

回头看看新加坡,情况似乎也不太乐观。

新加坡癌症注册局上个月公布的2021年最新数据显示:

从2017年至2021年,新加坡的死亡人数中,有28.2%死于癌症。

这五年间,有4万1126名男性患癌,1万6103人病逝。

女性方面,则有4万2876人患癌,1万3419人病逝。

这相当于每天有46人确诊患癌,16人不敌癌症逝世。

癌症
新加坡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前列腺癌,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乳癌是新加坡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新加坡癌症注册局图表)

新加坡医疗集团癌症中心医务总监黄醒荣医生接受亚洲新闻台访问时解释,本地男性与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距逐年缩小,主要是因为以往致命率较高的男性癌症如肺癌,如今已被致命率相对较低的结肠直肠癌“后来追上”。

黄醒荣说,随着新加坡人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红肉摄取量增加,体重超标的问题也更普遍,导致结肠直肠癌这类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升高。

从2017年至2021年,新加坡有6697名男性和5542名女性罹患结肠直肠癌。

“更多女性迟育或不育,加上哺乳期缩短,也无形中增加了雌激素分泌引发乳癌的风险。这与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上升,构成叠加的伤害。”

乳癌
乳癌患者可在国大癌症中心的社区诊所接受“补骨针”注射,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联合早报)

很多时候,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也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大病。多数癌症在初期没什么明显症状,开始感到疼痛时,往往为时已晚。

要降低患癌风险,不妨学学哈佛医学院流行病学家Tomotaka Ugai的“四少四多”法则:

  • 少吃超加工食品(快熟面、薯片、薯条、热狗、巧克力、糖果和冰淇淋)
  • 少饮酒
  • 少吸烟
  • 少值夜班
  • 多吃蔬菜水果
  • 多喝牛奶
  • 多运动
  • 多睡觉(其实是确保睡眠充足啦)
  • 定期体检
  • 接种HPV(人类乳头瘤病毒)和HBV(B型肝炎病毒)疫苗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