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医院成功制作首个3D打印鼻子 为癌症病人找回自信

更新:
2023年06月27日 23:04
“义鼻”

花了四个月,经过七次迭代才成功制造的“义鼻”

73岁退休人士连先生去年因为皮肤癌,得切除大部分鼻子保命,手术后他外出时都会戴着口罩,避开别人的异样眼光。

“义鼻”
(海峡时报)

一年后,多亏了3D打印技术,他重新拥了“鼻子”。

“义鼻”
(海峡时报)

陈笃生医院2019年开设3D打印中心,刚开始是为了按照实际大小,替病患打印患病部位的模型,好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根据不同病况制作手术工具,缩短手术时间。

医生也能使用模型给病患讲解病情和手术过程,减少病患的紧张感和担忧。

今年初3D打印中心开展三个新的打印项目,包括本地首个3D打印的鼻子、具备活动功能的手指,以及有助于开颅手术病患康复的颅骨保护罩。

中心至今已为一名病患打印鼻子、为两名病患打印手指,另有五人佩戴颅骨保护罩。

而本地首个3D打印的鼻子,就是归连先生所有。

一般接受类切除鼻子手术的患者,术后有两种恢复方法。

一是可以选择使用手臂组织进行鼻子的美容重建。不过这种手术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新鼻子看起来没有违和感,因为整个重建过程都是基于外科医生对鼻子的构想。

然而,像连先生的案子,医生担心皮肤癌可能会在同个部位复发,他日后也许需再次动刀切除癌细胞。

另一种选择则是戴上塑料假鼻,但陈笃生医院给了连先生另外一个选择。

花了4个月打了七个模型,才作出一个完美的假鼻

中心在连先生做切除手术前,先为他的脸部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再根据连先生脸部的扫描,打印出量身定做的假鼻子。

这个假鼻子由常用于牙科修复的树脂材料制成,只有12克重,非常轻巧。

然而,设计和打印一个看起来像“原来鼻子一模一样”的假鼻子并不容易,假鼻子至少经过了7次的迭代,才达到理想的结果。

中心主任杨贵杰顾问医生解释说,鼻子模型在电脑模型中可能很完美,但实际上可能不太适合。

其中的挑战包括确保合适的尺寸,以及为假鼻子涂上与使用者皮肤匹配的颜色。

团队考虑的因素包括假鼻子的重量和材料。最重要的是,连先生使用起来必须是舒服的,无论是移动还是做各种活动时都不会感到不适,而且不会引起任何皮肤过敏或毒性作用。

团队刚开始用鼻夹把假鼻子固定在连先生的脸上,但长时间佩戴让他感到不舒服。后来,团队改用透明胶带固定在他的脸上。

连先生告诉《海峡时报》,假鼻子很轻盈,感觉没有任何重量,就好像根本没有穿戴任何东西一样,日后他打算睡觉时也戴着假鼻子。他说:

“我曾经很担心睡觉的时候昆虫会飞进我的鼻子,但现在不用再担心了。”

“义鼻”
假鼻子从最初的打印成品,经过修整,打磨和抛光,到最后上色。(海峡时报)

有了戴得最舒服的假鼻,还要涂上最吻合的肤色,才不会露出“破绽”。

陈笃生医院和工艺教育东区学院的美容与保健管理学院合作,为假鼻上色。

学院的美容与健康部门主任吴储亿拥有多年的舞台化妆和特效化妆经验,但起初却因为这项工作的难度,差点婉拒。

团队为了给假鼻子上色,与使用者的肤色匹配,从策划到几次试戴,整个过程花了六周。

她受访时说,为假鼻子上色对她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因为平时的特效化妆只是需保持几个小时或一天,但这个鼻子是要日常使用的。而且颜色在皮肤和“树胶”上很不一样,因此团队至少面对面讨论了五次,才调到最接近的颜色。

“义鼻”
(海峡时报)

团队花了四个月,终于把成品交到连先生手上。

杨贵杰顾问医生说:

“当他们把假鼻子交给连先生时,我觉得很有满足感,就好像把属于他的东西归还到他的手中。”

3D打印出的鼻子改善了病患的外形,如今连先生外出时更有自信。

3D打印中心目前有九台打印机,去年共打印约250种模型,打印一个模型平均需要几小时,主要视模型的大小而定。

打印成本平均只要约几百元,院方接下来将确保收费是病人负担得起的。

杨贵杰说,打印鼻子是医院迈向精准医学的第一步和一大步,他希望继续扩大打印项目,惠及更多病患,包括研发可植入体内的3D打印装置。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