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电影在国际影展上大放异彩,为国争光。
不过,有部电影载誉而归后,却在自家门前吃了闭门羹。
红蚂蚁说的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由新加坡导演许瑞峰编导的电影《夜宵噤时》(Small Hours of the Night)。
这部电影因“可能损害国家利益”,被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拒绝分级,列为禁片,无缘在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放映。
导演不打算提出上诉
今年的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将在11月28日至12月8日举行,届时将放映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05部电影。
这个电影节向来标榜放映“一刀不剪”的电影,但每部电影须先通过资媒局分级才可放映。
在新加坡公映的电影,可根据适合的观众年龄,分为六个级别:
普通级(G)
家长辅导级(PG)
未满13岁孩童观看须有家长辅导(PG13)
未满16岁不得观看(NC16)
未满18岁不得观看(M18)
未满21岁不得观看(R21)
《夜宵噤时》究竟是什么样的电影,竟然连21岁以上的成年人都不能观看?
根据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网站上的介绍,故事讲述了1960年代刚独立建国的新加坡,一个受困的女人在一个幽暗的房间里,接受一个男人的审问。
别误会,这不是什么色情片。
资媒局指出,这是一部关于新加坡司法制度如何影响个人生活的电影,女主角在接受盘问时,提及许多过往的司法案件。
其中一起案件是一名马来亚共产党成员被处死后,他的弟弟因在墓碑刻上革命铭文而被判入狱。
资媒局咨询律政部和总检察署后,认为电影内容可能违法,允许公映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根据新加坡的电影分级指南,“任何破坏或可能破坏公共秩序,或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的素材”将被拒绝分级。
《夜宵噤时》导演许瑞峰答复媒体询问时说,他不打算针对禁令提出上诉。
“最讽刺的是,被禁映的是一部关于审查的电影。我希望有一天新加坡能拥有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讨论空间,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只能叹新加坡观众没“眼福”,无缘欣赏这部在纽约、伦敦、鹿特丹和台北备受好评的本地电影。
性别和宗教议题也是“不能踩的红线”?
咦,红蚂蚁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原来在2022年的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不料时隔两年又“历史重演”。
当年被禁映的是新加坡导演郭智轩的《看着我》(#LookAtMe)。
这部电影在纽约亚洲电影节首映后,获得“最佳表演”特别评审奖。
影片中的主角因一名牧师在教会公开反对同性恋而感到不满,之后在社媒平台发布视频批评对方,甚至计划展开报复行动。片中也描述了牧师与他人发生不符合宗教教义的性行为。
电影开头还声称“改编自真人真事”,似乎是在影射新加坡的宗教领袖也有类似行为。
资媒局指出,这部电影不仅诋毁宗教,也可能在多元宗教和种族的新加坡引起仇恨和分歧,超过了电影分级的范围。
在征询内政部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的意见后,资媒局决定将电影列为禁片。
红蚂蚁猜想,这跟新加坡今年5月警告韩国“电音和尚”不准在本地夜店演出时穿僧衣和敲木鱼,是一样的道理?
有趣的是,《看着我》的导演郭智轩也是2022年国庆庆典的短片导演。他在转行拍电影之前,还在《海峡时报》当过三年的政治记者。
电影被禁后,郭智轩发表声明,对资媒局的决定表示失望,但他决定不上诉。
“研究了针对含有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LGBTQ+)或宗教内容的电影禁令后,我认为上诉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作为上诉程序的一部分,电影制作人必须支付500新元的费用,让资媒局重审这部电影。身为制作人,我不希望支付任何额外费用。”
好吧,那就把钱省下来,投资下一部电影……
这部十年前的禁片 在国会上引发激辩
要说禁片引起的风波,不得不提到新加坡导演陈彬彬2013年的纪录片《星国恋》(To Singapore, With Love)。
《星国恋》内容涉及上世纪1960至1980年代,九名因政治原因离开新加坡、旅居海外的前学生领袖、社运人士和共产党成员。
尽管在海外获奖无数,这部纪录片却被资媒局列为“任何分级均不许可”(Not Allowed for All Ratings),禁止在新加坡公映或发行。
时任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2014年10月在国会上解释:
“电影没有如实交代受访者的过去,也没有客观叙述这些人曾参与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叛乱。”
“允许这部电影在新加坡公映,就等于是在放纵和容忍暴力及颠覆行为。在政府打击恐怖主义威胁之际,这将削弱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不过,也有部分新加坡民众认为当局反应过激,指国家历史的论述不应由执政者垄断。
允许这部电影放映,反而有助于推动历史思辨,让新加坡人进一步认识国家的来时路。
为了平息这场舆论风波,时任总理的李显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场座谈会上重申:
“对新加坡历史和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并没有问题。人们可以撰写回忆录,自由地研究历史。人们可以对历史提出修正,另一些人也可以提出反驳,这是正常的学术讨论。”
“但是,以所谓的‘纪录片’方式去歪曲历史,是不被容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