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韩剧的蚁粉应该知道,韩国人初次见面都会问:
“你今年几岁?”
对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很直接,答案也很简单。但在韩国,这可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韩国人可能会思索几秒才回答:
“国际年龄31岁,韩国年龄33岁。”
这是因为韩国一向存在三种计算年龄的方式:
虚岁、周岁、年岁。
1) 虚岁
出生时就是一岁。
过了元旦(1月1日),再加一岁。
也就是说,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隔天就被视为两岁了。
据《朝鲜日报》统计,82%的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虚岁。
2) 周岁
出生时是零岁。
过了生日,再加一岁。
这是国际通用的周岁计算法,主要用于刑法和民法等法律相关的公文。
3) 年岁
出生时是零岁。
不论几时过生日,过了元旦就加一岁。
这个算法主要用于《青少年保护法》和《兵役法》,计算入伍、入学、饮酒和吸烟的法定年龄。
敬语、半语或平语?
在韩国,一见面就透露年龄,更像是一种不成文规定,以判断对方的社会地位和尊卑顺序。
先问清楚对方的年龄,才能决定怎么说话:
对前辈要用敬语,对后辈可用半语,对同龄朋友就用平语。
即使是一岁之差,也会影响韩国人如何说话和互动,以及餐桌上的礼仪。
有韩国民众坦言,每当有人问他几岁时,他都无法马上回答。
不过,从前天(6月30日)起,他再也不用面对这样的烦恼了。
韩国前天废除了传统的虚岁计龄法,跟国际通用的周岁计龄法对齐。
如果韩国法律上没有特别规定,所有行政和民事程序上的年龄都会按周岁计算。法令、公文及合约中标注的年龄,也都以周岁为准。
这让韩国人民一夜之间“年轻”了一两岁。
沿用了几世纪 为何忽然取消?
推动这项改革的正是韩国总统尹锡悦。
他在去年竞选总统期间就大力推动废除虚岁计龄法,韩国政府也在去年底表决通过法案。
尹锡悦说:
“不统一的年龄计算方法造成持续的混乱,以及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成本。”
例如冠病疫情期间,韩国政府实行“防疫通行证”制度,规定18岁以上民众若前往公共场所,必须持有疫苗接种证明或检测阴性证明,否则会被罚款。
这里的18岁指的是年岁,但接种疫苗的适用年龄却是周岁,因此民众很容易混淆。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传统的虚岁计算法也导致韩国人在保险索赔、养老金资格和申请政府援助金等方面出现纠纷。
一向采用虚岁计算法的韩国保险业,将展开检讨工作,并考虑同其他采用周岁计算法的金融领域规范化。
韩国政府预计,这将省去不少麻烦,诉讼和投诉个案也会大幅减少。
汉城大学法律与政策教授金恩珠接受BBC访问时说:
“全球化使韩国人更加了解国际年龄,年轻人会觉得韩国人因‘韩国年龄’而受到嘲笑。”
去年底的一项民调也显示:86%韩国人很乐意用新方法计算自己的年龄。
有韩国网民开玩笑说:
“之前比实际年龄多活了一两岁,无端端体会到变老的感觉。”
是十二生肖“发明”了虚岁?
关于虚岁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大多相信是起源于中国,后来在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地广泛使用。
有的主张是因为古人缺乏精确的计时方法。从秦始皇十六年开始,官府户籍都只记录百姓出生的年份,不记日期和时间。到了特定时间,就给户籍上的所有人加一岁。
有的则认为虚岁跟十二生肖有关。古代采用“属相”的计龄方式,以“年”为单位,每一年对应一个属相: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会占一个属相。没有空缺的位置,也就没有“零”的概念。
新加坡年轻人也计算虚岁?
可别以为只有老一辈的华人还在计算虚岁哦!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新加坡就有一群年满15虚岁(实际年龄14岁或以上)的青年,参加新加坡揭阳会馆主办的“出花园”仪式。
“出花园”是潮州传统习俗中的成人礼。古代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就好比生活在花园里,备受家人爱护。
一到虚岁15,就要把孩子“牵出花园”。“出花园”意味着孩子已进入成年阶段,可以独立生活。
参加仪式的青年要先用石榴花水洗脸,洗去稚气与晦气,然后穿上橘色新衣,脚踩红木屐,敬拜公婆神。
行完“咬鸡头”礼(寓意独占鳌头、学业进步),再向父母敬茶。
其实,年龄不就是一个数字嘛。
管它虚岁也好,周岁也好,最重要的是:岁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