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欢迎熊孩子光顾! 韩国至少有300个“NO KIDS ZONE”餐饮场所

更新:
2022年05月05日 22:31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去过韩国的蚁粉,有发现韩国一些地方是明文规定,不欢迎小孩子光顾的吗?

红蚂蚁所指的不是未成年儿童不得入内的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或者是高级餐厅,而是那些网红咖啡馆和休闲餐厅。

那些店家为了给顾客营造一个宁静的气氛,都会贴出“NO KIDS ZONE”(谢绝儿童进场)的告示,拒绝未满13岁的儿童光顾。

这些餐饮场一般都装潢得特别精美,顾客群都是年轻人,室内也设有许多角落让他们拍照打卡发instagram。

店家谢绝儿童进场,主要是担心熊孩子忍不住去触摸和打破这些小巧玲珑的装饰品。去那里消费的单身年轻顾客,也不希望被吵闹的小孩及他们失控的行为打扰到享受咖啡的美好时光。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naver)

“NO KIDS ZONE”这个概念自2013年开始在韩国兴起,不仅在首尔弘大、江南等年轻人常去的区域处处可见,就连釜山、济州还有部分观光热区现在也越来越普遍。

根据一份“NO KIDS ZONE”的地图,韩国境内目前共有300多个禁止儿童光顾的区域!

公开歧视小孩?

韩国竟然可以明目张胆地歧视熊孩子?是不是刷新了蚁粉的认知?

“NO KIDS ZONE”的风潮要追溯到2012年的一起事故。

当时,一位韩国母亲在网上投诉说,一名女性在餐馆端着热汤没多加留意,结果烫伤了她9岁孩子的脸部。那名女性因此受到许多网民的谴责。

不过,舆论的风向在闭路电视画面公开后立即逆转。原来是那名9岁孩子在餐厅里乱跑,撞到了该名女性,才导致热汤洒在孩子脸上。

网民转而谴责那位母亲,批评她没能管住自己的孩子,还试图将责任推给其他人。

以这起事件为开端,网民纷纷公开其他母亲的不良行为,例如:有母亲会使用咖啡桌给婴儿换尿布等。加上一直以来有许多韩国母亲并没有制止孩子在公共空间大闹和跑来跑去,甚至无意中破坏了商品还不承担错误,最终导致“mumchoong”这个词的诞生。

“Mumchoong”是英语单词妈妈和韩语单词蠕虫的组合。中文则是“妈虫”的意思,专指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放纵,即使孩子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她们也丝毫没有任何愧疚感,反而认为是其他人对自己造成困扰。

这种现象继续发酵。

2011年,一个10岁儿童撞上拿着热水的服务生后被烫伤,其父母起诉餐厅业主及服务生。2013年,釜山地方法院判定餐厅业主的责任为70%,判决业主赔偿4100万韩元(约4万5700新元)。

在另一起案件中,议政府市的地方法院也裁定父母获得70%的赔偿金,原因是一名餐厅员工不小心把热汤洒在桌旁婴儿车里的4岁孩子身上。

考虑到如果孩子在他们的营业场所内受到伤害,责任总是归咎于业者,业者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以及高额的赔偿,而且父母们无法在公共场合管好自己“熊孩子”的情况也屡有发生业主们又约束不了这些父母,以致于许多商家开始进行反抗:

设立“NO KIDS ZONE”。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dogdrip)

最初,“NO KIDS ZONE”的设立也遭到韩国当地许多母亲们的抵制和抗议,认为是对幼孩的歧视和对家长权利的侵犯。

2017年底,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更援引该国宪法第11条,其中规定“在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生活中,不应因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而存在歧视”,裁定“NO KIDS ZONE”具有歧视性。

然而,因为韩国当地的法律并没有强制禁止“NO KIDS ZONE”,最后也不了了之。

“NO KIDS ZONE”变得越来越正当化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韩国公州市的一家咖啡店,出于安全理由,禁止孩童进入天台的区域。(海峡时报)

事到如今,韩国社会已接受了“NO KIDS ZONE”这个概念,而且还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当然,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年轻人或单身人士。

“NO KIDS ZONE”被社会欣然接受不无道理,毕竟韩国拥有全球最低的生育率(0.81)。

民调机构韩国研究(Hankook Research)去年1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71% 的成年人支持“NO KIDS ZONE”,只有 17% 的人反对。

场所业主因此也能更名正言顺地说,他们有绝对的决定权要接待哪些顾客。

父母们也只能带孩子去那些不会“排斥孩童”的场所用餐。

不过也有例外,有些餐馆会酌情让孩子进入。

驻韩国的《海峡时报》记者说,几个月前,她带着12岁的女儿与新加坡友人,相约去当地一家日式绿茶咖啡馆。不料先抵达咖啡店的友人却发现该咖啡馆设了“NO KIDS ZONE”,她的女儿不能进场。

友人试图说服对这名小女孩是安静且懂事的孩子,不会给其他顾客造成任何麻烦,但对方一直拒绝让步。直到记者和她的女儿抵达现场后,工作人员看到身高1米53的女孩,看起来真的不像小孩子,才让她入内。

工作人员随后解释说,拒绝让孩子入场主要是担心孩子们跑来跑去会受伤,尤其是当他们不小心跌倒在顾客给茶壶倒热水的地方附近时。

新加坡的情况如何呢?

本地餐饮场所对小孩的包容性是相当高的。大部分餐馆都很亲子,会准备儿童餐椅、餐具及餐食。服务员看到小孩会也特别照顾而且非常友善,一些人还会贴心地为小孩准备画画的材料和玩具。

所以说,“No Kids Zone”的概念在新加坡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毕竟我们的社会比较亲家庭,而且“阿公”心心念念一直想要提高生育率啊。

但据红蚂蚁所知,本地以猫狗为主题的咖啡馆,是有明文规定不接待六岁以下的小孩的,因为担心孩童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猫狗打交道,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但也有一些咖啡馆,会定期特别腾出时段来招待小孩,或让小孩举行生日派对等。

“NO KIDS ZONE”延伸至一系列的“No XX ZONE”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一家冷面店的老板举着一个告示,上面写着,他们将对任何未经同意在店内进行拍摄并将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上的人采取法律行动。(NAVER)

各种各样的“NO XX ZONE”

比No Kids Zone更进阶的版本是“No Youth Zone”,禁止中学生和高中生出入。

釜山某间咖啡厅就曾挂出“No Youth Zone”,不欢迎国高中生。他们解释说,附近的国高中生不仅吸烟、吐口水还辱骂职员,因此拒绝他们访问店家,引发了热议。

又如,新加坡也有的“No Study Zone”,韩国也有。

顾名思义,是为了防止顾客以念书为由在咖啡厅长时间“泡着”。这个群体在韩国被称为“Ka-Gong-Jok”,意思是在咖啡厅读书的族群(咖读族)。

还有“No Youtuber Zone”,限制Youtuber或直播主进入店内拍摄而造成用餐的客人不便。

蚁粉或许会问,在店内拍片或直播,不是能帮店家宣传,吸引更多人来消费吗?但其实很多店家都注意到,直播主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点阅率与收益,顾客则认为这种行为更像是“扰民”。因此“No Youtuber Zone”的作法还挺受欢迎的。

2020年,韩国的第一波冠病疫情因与“新天地”大邱教会的教徒有关。当时韩国大多数人都遵守防疫措施,该教会的教徒却我行我素举行宗教集会且不配合政府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导致韩国的疫情扩散得相当严重。

这也是为什么在韩国疫情初期,宗教和教会的形象一度跌落至谷底而出现“No Believer Zone”。

去年12月,首尔的一个露营地的告示在网上疯传,因为写着不接受40岁及以上的人预订,并表示该限制是为了“大声喧哗和过度酗酒”的大叔大姐。该告示称,他们的房车会更适合20多岁至30多岁的年轻女性和夫妇。

在济州岛,至少有10家旅馆设定了年龄限制(从35岁到39岁不等),避免出现年长房客以高人一等的傲慢方式与年轻房客交谈的尴尬局面。这也反映出韩国根深蒂固的辈分年龄等级制度。

在釜山,一所大学附近的一家酒吧因为设置了“无教授区”而走红。老板看到很多教授在炫耀时表现得很无礼,于是决定禁止他们光顾。

还有“No Youtuber Zone”和“No Professor Zone”
釜山一间大学附近的一家酒吧外贴着“禁止教授区”的告示。(推特)

对于设立这类“禁区”,韩国当地的人们反应不一。不少人认为这是提倡歧视的一种借口,甚至会让特定群体的歧视根深蒂固。

有些专家指出,韩国作为一个大体上同质化的社会(homogeneous),对歧视的看法不像文化多元化的国家那么敏感,而且韩国人很少有机会公开讨论歧视意味着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处理。

随着我国边境重开,本地家长如果想带孩子前往韩国旅游,出发前或许得先做点功课,至少查一查。看看那些想去打卡的咖啡馆和餐馆,有没有挂出“NO KIDS ZONE”的牌子。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