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民以食为天,跟吃有关的俗语很多,但从一项最新调查的结果来看,新加坡人最应该牢记的是“病从口入”。
这项调查发现,不仅有超过一半的新加坡人(59%)愿意吃过期的包装或罐头食品,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有吃零食的习惯。
国人或未意识到使用过期食品的风险
德佳保险(Etiqa)今年五月向年龄介于18岁至64岁的1000名新加坡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营养知识。
不介意吃过期食物的受访者当中:
- 如果食物超过保质期一到三天,34%的人可能会照吃;
- 如果过期了一周,14%的人可能会继续吃;
- 而如果过期了一周以上,还有11%的人敢吃。
拥有老年医学硕士学位以及对营养学感兴趣的德佳保险市场总监Shirley Tan认为,新加坡人继续食用过期食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可能没有意识到食用过期食品对健康的影响。食用过期罐头食品会有感染肉毒杆菌的风险,肉毒杆菌是一种耐热细菌,可导致瘫痪和死亡;
- 公众可能会根据包装或罐头的外观来判断是否还能吃,但这可能不是准确的指标;
- 消费者可能不知道“过期”与“最佳赏味期限”(Best Before)”和“保存期限”(Used-by)之间的区别。
编按:两者的差别在于“保存期限”如果过期食用会有危险,而“最佳赏味期限”只是显示食品的品质和味道可能变差,但未必对健康有害。
红蚂蚁的先生也常常误导我说,如果放在冰箱,就算过期了也可以食用,不然就试一下味道怪不怪,如果跟之前的一样,还是可以吃的。
以上也是蚁粉们的写照吗?如果是,是时候纠正了。
另外,根据这份调查,93%的新加坡人知道他们现在的饮食习惯会影响未来的健康,但只有54%认为他们大多数时间都饮食健康均衡。
以高胆固醇食物为例,43%的人很少或从未避免食用它们,34%的人对高糖或高钠的食物做了同样的选择。
为什么公众明知道不健康,还照吃?Shirley也对公众“无法言行一致”归因:
- 有一种观念认为,更健康的食物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例如,必须是有机食品,而且只能以更高的价格买到;
- 从小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很难改掉。例如,家长经常以快餐或甜点奖励孩子;
- 虽然我们的小贩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伤荷包的美味食物,但它们盐和油的含量都比较高,因此经常食用非常不健康;
- 有些人更喜欢“活在当下”,享受他们现在想吃的东西,而不考虑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所带来的长期影响,这通常被称为“你只活一次综合症”(YOLO)。
蚁粉你是属于以上哪一类呢?红蚂蚁似乎哪项都“沾边”。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有吃零食的习惯
许多人都爱吃零食,但吃零食的频率、吃哪类零食,都很重要。
调查显示,98%受访者都有吃零食的习惯。不过,有50%的人经常吃零食,一周更吃三次或以上。28%的人每周吃一到两次零食,只有21%的人每周吃不到一次零食。
国人最常吃三种零食是:
薯片和饼干(59%)、巧克力、蛋糕和糖果(51%)以及坚果(45%)。
越年轻就更注重健康饮食?未必!
不少年轻人爱吃健康沙拉当午餐,这是否表明他们更注重健康饮食?
调查结果刚刚相反:受访者越年轻,他们所选择的零食就越不健康。该不会是年轻人仗着“年轻就是本钱”而乱吃吧!
接受调查18岁至24岁人士当中,有80%承认他们爱吃不健康(营养价值低,而且脂肪、糖和热量高)的零食。
相比之下,这个比重在55岁及以上的人士当中,是37%。健康乐(Health Can Be Fun)营养师谢莹分析背后的原因时说:
- 年龄较大的人可能接受过身体健康检查,而收到一些健康警讯,因此更注意饮食;
- 他们更了解老年人的慢性健康问题,因此通常会更有健康意识,知道过量和不健康的零食对他们没有好处;
-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也会老化,使胃肠系统无法处理某些零食。因此,油腻的、油炸的、高钠和高糖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腹胀、腹部绞痛和排便习惯变化等问题。
报告唯一较正面的发现是,有高达76%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更注意健康饮食,大多数受访者通过普遍而最有效的做法来改善他们的饮食习惯,比如均衡饮食,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高糖或高钠的食物,并适量食用各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