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粉在求学时期,肯定有被要求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我的志愿》。
时过境迁,以往会在字里行间中浮现的“医生”、“律师”、“警察”等,如今似乎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你我可能相对陌生、但在年轻人群体中十分受欢迎的新兴职业:
网红。
美国科技企业Adobe最近就展开一项调查,访问了九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巴西)的9000名Z世代(即1997年后出生的人),这些受访者都是网红或内容创建者(content creators)。
调查显示,约45%的受访者表明,希望能将网上内容创作延伸为一门生意,并作为收入来源。
根据Adobe的定义,这些创建者是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载内容,增加他们在网上的知名度,或是宣传他们的创意作品,如摄影集、音乐创作,或是在疫情期间掀起热潮的“非同质化代币”(简称NFT)。
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还有一些一头雾水?网红界真的这么火,让许多Z世代都抢着想要分一杯羹?当网红究竟能赚多少钱?
Z世代想当老板“自主管理”
与其应征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Z世代更崇尚自由,不想被工时“绑死”,几点开工、几点收工,都能由自己做主。
出于希望追求工作中的灵活性,许多年轻人纷纷转而进军网红界。
美国软件公司Gusto的经济师陆克帕杜(Luke Pardue)告诉《南华早报》:
“在较年轻的工作人士当中尤其如此。我们观察到的趋势是,即便在劳工市场紧张的情况下,员工的薪水涨幅也跟不上通货膨胀。他们因此转向自主就业,至少在制定薪金方面有多一些自主权。”
Adobe发言人Maria Yap则指出,千禧一代(Millenials)都在试验除了白天的正职之外,是否还能兼职多一份工作。Z世代则是专注于把一个项目(project)发展成事业。
“他们(Z世代)心想的是,我可以把热衷的事情投放在正职当中。”
据红蚂蚁所知,网红或内容创建者当然不是“随便拍拍”,还需要有“基本功”,如剪辑和摄影。内容也要有卖点,偶尔也要和商家讨论如何植入产品(也称业配),才能吸引观众点击观看,并从中赚钱。
残酷现实:网红起头难,未必能立即谋利
这就引申至下一个问题——网红当饭吃,能吃得饱吗?
答案是:未必。
澳大利亚社媒应用公司Linktree今年4月发表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受访的超过9500名全职创建网络内容者当中,只有约12%每年赚取超过5万美元(约7万新元)。
Adobe的调查则揭露,如果靠创建内容赚钱,这些人每小时平均可赚取高达61美元(约85新元);如果他们每周工作40小时,预计就能换算成一年12万2000元美元(约17万新元)的收入。
另一方面,参与Adobe调查的网红透露,他们每小时可赚取81美元(113新元),约能换算为每年16万2000美元(约22万6800元)。
然而,看似能有巨额进账,却有一个大前提:须把它当成全职工作,而且必须“热度不减”。
Adobe调查指出,大多数受访的Z世代,都不属于全职。在美国,约六成的内容创建者其实还有正职,换言之,他们只是把“网红”当兴趣在经营。
专家也指出,另一个重点是,刚入行时,网红或内容创建者都要有心理准备,未必能马上有钱进账。
美国网红委员会创办人布吕内托告诉《南华早报》,即使有一些网红和内容创建者,能很快尝到成功的滋味,其他人可能需要投入无数小时的辛劳,才能创建持续追踪的粉丝群。
在这个“筑梦”阶段,一般是没有收入的,因为在累积一定规模的粉丝群之前,暂时还不能收费。
布吕内托说:
“在视频为先的网上环境,要每天都创建更新内容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刚开始时,不能设想可以马上赚到钱。犹如任何的小型生意,需要差不多两年才能取得收支平衡。”
一名来自纽约的21岁网红Tejas Hullur坦言,当网红其实没有观众看到的表面那么风光。
他表示,网红的收入不稳定,导致他们很难有效进行财务规划。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一些公司在营销方面的预算也会缩减。
此外,职业寿命(career longevity)也是另一关键。网红在网上的声誉,以及随即而来的盈利,并非长久的。
诚然,犹如上述网红的看法,在科技爆炸的时代,只要有一台手机或电子器材,就有当网红或创建网络内容的配备,但如何能在众多网红中突围而出,才是关键。
虽然上述Adobe调查没有询问新加坡Z世代,但相信许多97后也有“网红”梦。大家如果有社交账号,随手刷一刷,就能看到他们PO出的照片或视频。
只能说,就像任何职业一样,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看似到处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新产品和试用品拿到手软的网红们,其实背后还是需要投入很大的功夫和努力,才能真的看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