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异、人人机不离手,蚁粉是否曾留意或检查过自己每天花多长时间使用手机?
不看没烦恼,一看不得了。红蚂蚁检查今日的屏幕时间,还没到傍晚时分,不知不觉已累积了近五个半小时!
当中,红蚂蚁使用率最高的项目,毫不意外的就是:社交媒体应用。
一项由市场调查机构Milieu Insight展开的最新调查揭露,本地成年人每日平均浏览社媒平台的时间为:
两个半小时。
当中,YouTube、面簿和 Instagram 是本地民众最常使用的三大社媒应用。
共有2670名年满16岁,居住在新加坡的成年人接受了这项网络问卷调查。
尽管多项研究报告都陆续重申,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身心又不同程度的危害,但观看社媒内容已成为大部分人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犹如难以戒掉的瘾,日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Milieu Insight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若每天浏览Instagram和TikTok超过三小时,用户患有体型焦虑的风险最高。
先来一步步了解该机构何以得出此结论。
其一,除了做问卷调查,受访者也进行心理评估测验,其中包括一个名为外型焦虑盘点(appearance anxiety inventory,简称AAI)的测试。受访者需要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如与他人比较外型的概率、多常因个人外型而拒绝与他人交流等。
单论AAI测试可发现,每六名受访者中有一人有患上外型焦虑的潜在风险。六成的风险群体为女性,四成是男性。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患外型焦虑风险者是较年轻一辈:68%年龄介于16岁至34岁。
其二,调查进一步探究,这些常对自己的外型不满的人,最常使用哪些社媒应用?
结果发现,74%被归类至患外型焦虑风险群体的受访者称,每周会至少一次使用Instagram,45%则透露每周至少浏览一次TikTok。
虽然面簿的整体使用率相当高(排在第二),但对于患外型焦虑风险的用户,他们浏览面簿的频率较低。
报告说,这或许是因面簿用户的平均年龄,比Instagram和TikTok等其他应用来得高的缘故。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许多外型焦虑风险者都是年轻人”的论调。
每周只浏览社媒一次,显然不足以让这些用户越陷越深,因此对外型不满的受访者也被问及,每天花多长时间关注上述应用?
36%坦言日均花至少三小时浏览TikTok(健康/无风险受访者为17%),约19%则日均花至少三小时刷Instagram(健康/无风险受访者为13%)。
总的来说,56%被评估患有外型焦虑风险的受访者,日均花至少三小时浏览各大社媒平台,而仅有四成无风险受访者这么做。
短视频让人越看越没自信?
相较于面簿,Instagram和TikTok之所以更吸引人,或许是因这些平台经常推送短视频。
人们观看视频时专注力有限,除非真的拍得精彩万分,否则看太久也会逐渐失去耐心。Instagram就在两年前推出Reels(卷轴)功能,让用户能拍摄短视频,自行剪辑和加入特效等,与观看TikTok或小红书等有着相近的效果。
此外,当你所追踪的用户PO出一张照片,也会让你多停留几秒观赏。
关爱新加坡协会(CARE Singapore)治疗与心理健康服务总监张瑞玲形容说:
“这项调查证明,那些过度使用Instagram和Tiktok等极其视觉化内容平台的人,从数据上来看较容易患有体型焦虑……宣扬某种体型或审美标准的照片和视频,可激起个人对于自己的体型的负面情绪和感受,如忧虑、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妒忌。”
浏览社媒时常看到体型状态极佳的人,有些人会视他们为努力的对象,下决心自己也要勤加锻炼,总有一天也要像对方一样拥有“魔鬼身材”;一些人则像专家所言,坠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就这样,社媒平台重新定义了许多用户对于“好看”和“完美”的标准,如果没法像这些人一样,就等同于不完美。
网红和韩国偶像具有一定影响力
那么,这些让用户崇拜、无形中自怜的对象,又是何方神圣?
调查显示,在患有体型焦虑风险的受访者中,约半数称社媒平台上的网红会左右他们的信念和消费决定。
另外,该群体约四成的受访者则认为,他们受到韩国偶像的影响。
红蚂蚁建议大家,也顺道提醒自己:
尽量控制浏览社媒的时间,如果发现难以抽离,不妨效仿近日刚宣布退出社交媒体的英国男星汤姆霍兰德(Tom Holland),给手机也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