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曾在2018年宣布最晚要在2028年实现每十万员工中,工伤死亡案例少于一起的目标,以达到和德国、荷兰、英国等先进国家一致的水平。
然而今年初至今本地工作场所意外频频见报,截至昨日(24日)已有34人死于工伤事故。
2022年刚过八个月,死亡人数就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30起,也逼近去年全年的37起。
最新一起意外发生在本周一(22日),一名38岁孟加拉籍工人在位于先驱路的吉宝船厂意外坠海,尸体两天后被发现。
众多工伤事故当中,又以建筑业的发生频率最高。今年至今的34起死亡事故中,有12起来自建筑业,占死亡人数近四成。
除死亡事故,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了84起工地重伤意外,同时是自2014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政府有何因应措施?
工伤事故频频发生,显然已使前述工作场所安全目标蒙上阴影。
目前,政府的因应方式主要分为两个面向。
首先是加强执法力度,国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扎吉哈今天(25日)透露,当局今年第三季的稽查次数是去年同期的 两倍。
每起违例事件的罚款也从1000元提高到2000元,以更严厉对付安全与卫生管理水平不达标的雇主。
其次,政府也进一步加强CheckSafe电子服务,以鼓励业界对安全与卫生措施负起更大责任。
过去,发展商可透过这项电子服务查询建筑公司的安全记录,如今推出的加强版,则进一步扩大至所有领域,可供查询包括交通、餐饮和教育等行业的安全纪录。
CheckSafe电子服务增加的新功能还包括可查询一家公司在过去三年是否有接获停工令等记录,以及从原有可一次比较五家公司,增至一次比较十家。
扎吉哈表示,这些加强措施能让发展商充分考量合作承包商的安全纪录,继而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各方更重视安全环节。
疫情后赶工致意外频传
本地工伤事故频率激增,部分原因与疫情后复工的压力有关。
不少公司需赶进度完成被疫情耽误的工程,加上人力依旧短缺,导致赶工情况增加。
人力部长陈诗龙早前曾表示,今年许多致命工伤意外的死者都是受过训练的员工,因此事故发生更多与赶工有关,而非训练或经验不足。
然而,赶工并不意味着雇主可以罔顾工地安全。
《海峡时报星期刊》日前访问的安全顾问强调,相关公司应主动改善工作场所安全,尽管这会增加成本,但公司应将之视为一种投资。
人力部本月初也罕见在面簿直接点名批评两家罔顾工地安全的公司。
当局勒令被点名的两家公司在安全情况改善前停工,同时分别处以2万1000新元和2万新元的罚款。
政府和发展商应赏罚并重
当局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忽视安全环节的公司固然值得称许,但胡萝卜加大棒,赏罚并重双管齐下,应能更有效提升安全水平。
一些发展商如吉宝置业(Keppel Land)和城市发展(City Developments)已推出奖励计划。在计划下,安全和卫生方面表现良好的承包商可获得附加奖金,新加坡产业发展商公会(REDAS)亦鼓励旗下会员采取类似奖励制度。
不过,政府方面至今并未提供类似诱因。
有网民就建议,除了现行的惩罚措施,当局或可考虑推出奖励制度,让安全纪录良好的公司可获得人头税减免等奖励。
截至去年6月的官方人口数据显示,我国545万人口当中,有147万人是非居民。非居民人口中,有多达20%是建筑、海事船厂与加工业(CMP)的工作准证持有者。
数十万名客工从事着国人避而远之的高风险劳力活,为新加坡人建设家园。
每一起工伤意外都令人心碎,作为一个包容性社会,为劳工塑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政府、资方与本地社会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