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战鼓今天(8月28日)就要敲响,但早前圆满落幕的奥运会至今仍留下一些话题。
其中包括新加坡人心目中,今年巴黎奥运会的最大亮点:
在水面上风驰电掣,在国庆群众大会对着镜头比爱心,每个举手投足都收获不少粉丝的水翼风筝板名将墨士廉(Maximilian Maeder)。
自从墨士廉8月9日为新加坡摘下男子水翼风筝板铜牌之后,新加坡全国就犹如刮起了一股“墨士廉旋风”,不仅普通市民,就连大人物都被感染了。
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就在8月18日的国庆群众大会上对他赞赏有加:
“这是他(墨士廉)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虽然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和恶劣的风况,但在新加坡国庆日这天,他为我们献上了一份精彩的生日礼物,为新加坡赢得了一枚铜牌!”
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体力和智慧,还关乎勇气和决心。黄循财这番话,肯定了这位17岁大男孩强大的内心 。
奥运会落幕后的几天内,网民通过媒体加深了对墨士廉的认识,评价一面倒的好,说他谦虚有礼、待人接物得体,家教好,几近零负评。
墨士廉良好家教的背后,藏着一位母亲的坚持。
《联合早报》读者戴文雪投函早报,道出他的观察:
“这一切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华族母亲丁慧卿。她是一位充满自信,而且目光长远的母亲。她很早就发现墨士廉在运动方面的天赋,并为他设计独特的培养计划。她教育孩子的非传统方式,与许多注重分数的家长形成强烈对比。”
红蚂蚁身边为人母的华族朋友都大为赞赏丁女士的教养之道。尤其当一位混血男孩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身为华族也不禁汗颜,想必他的母亲一定是下了不少功夫。
丁慧卿在媒体访问曾提到:
“我是华人,我爸也是受中文教育的,如果我的三个孩子不会说华语,那他们怎么和外公外婆沟通呢?”
出发点很直接,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墨士廉曾在媒体访问里提到母亲如何让他学习华文:
“我不说华语的时候,妈妈是不会回答我的。我用英文或者德文问她问题,她不会回答。”
更为墨士廉加分的一点,是他告诉《海峡时报》:他喜欢“为他人带来微笑”。
预计在8月31日回返欧洲训练的墨士廉在8月13日从奥运会赛场回到新加坡不过两个半星期,日程满档,出席了不少公开活动,与一众粉丝互动。
“我非常乐意抽出时间与人们交流,看看我可以如何为他们带来欢乐,但我又不常在新加坡。因此,这对我来说非常珍贵。”
这句话,又不知道要为他争取几位粉丝了。
过多关注反成负担
同样是17岁的天才运动员,中国三金跳水选手全红婵就没有这么“耳根清静”了。
在巴黎奥运会摘下两枚金牌之后,她的老家成了冠军村,全村迎接这个泼天的富贵。
但据报道,她成名后,家人反而“有家归不得”,得搬到郊区果园避开骚扰。
人红是非就多,甚至到了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上热搜的程度。8月22日,她为母亲买一台苹果手机,都引来大量关注。
即便她在回国后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记功嘉奖,仍被中国《南方日报》体育记者朱小龙在网络上公开指责,说她“疯疯颠颠”,“不跳水以后像白痴”。
爆红后被迫成为社会榜样?
但全红婵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访谈中,却展现了另一面。
谈及希望大家如何对待自己时,她面色平静地说:
“希望以正常人对待,我不想这么多人围着我”。
甚至得金牌这件事,对她来说也不过是:
“冠军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拿了之后也不是特别开心。”
什么?得金牌对她来说难道是稀松平常的事?或者是她不愿意在这个场合表达真实情感?
无论什么原因,她的每个举动、每句话都成为镁光灯的焦点,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各种网络言论、黑粉攻击。
这位一心还想做自己的小女孩爆红后,难免被社会世俗眼光套牢,对她来说肯定不容易,媒体与网民还会关注她多久,也无法预测。
17岁是还拥有率真的年纪,不论是新加坡的墨士廉或中国的全红婵,都还有大好前程,未来的路也还很长。
在“转大人”过程中,能不被名气影响心智,为社会大众树立榜样,虽是明智之举,但是否他们真心所愿?体育选手毕生专注训练,如果非要坚持他们成为众人的典范,会不会强人所难?这些都是值得大家一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