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选手要在奥运会夺牌 除了天赋要高还要家底够厚?

更新:
2024年08月13日 22:58
墨士廉与约瑟林
为新加坡赢得奥运奖牌的运动员墨士廉(左)与约瑟林(右)。(红蚂蚁制图)

爱心财力缺一不可

上周五(8月9日),奥运帆船队选手墨士廉为新加坡献上一份国庆献礼:一枚奥运铜牌。

这是新加坡64年来第六面奥运奖牌,也是2024巴黎奥运新加坡队赢得的唯一奖牌,弥足珍贵。举国同庆的当儿,墨士廉成了媒体宠儿,也上了网络热搜,大家都在讨论新加坡历来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墨士廉8月13日清晨回国,大批媒体与粉丝在机场接机。(联合早报)
墨士廉8月13日清晨回国,大批媒体与粉丝在机场接机。(联合早报)

关爱与财力 缺一不可

奥运铜牌小将墨士廉来自一个不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各自拥有不同的国籍,并在印度西尼亚经营度假村。他打从童年起,便在印度西尼亚、新加坡和瑞士三地穿梭。

父母从小让他尝试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在他六岁时,父亲第一次向他介绍了风筝冲浪。

但风筝冲浪需要一定的体力,当时他年纪还小,觉得有些吃力。

他在10岁时接触水翼风筝板后,便爱上了这项运动。他说:

“自从接触水翼风筝板后,我就无法自拔,可以从早玩到晚。”

6岁的墨士廉跟着爸爸去学习风筝板。 (联合早报)
6岁的墨士廉跟着爸爸去学习风筝板。 (联合早报)

一般人喜爱水上运动,可能将它视为娱乐消遣。但是对于墨士廉,却可以发展成为职业运动项目。

新加坡前奥运帆船选手陈智龙在刊登于亚洲新闻台网站的评论中,透露了墨士廉成长之路的一些细节:

“培育帆船冠军没有捷径可循。首先是在水中练习的时间,墨士廉在(印尼)瓦卡托比长大,有充足的时间练习。他也在家接受教育,以配合训练时间。参加专业赛事则增加了他的训练和比赛强度。”

就连墨士廉父母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除了运用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指导墨士廉,也不吝给他支持。

陈智龙举出的其中一个例子是:即使人在欧洲参赛,而父亲仍在瓦卡托比,墨士廉还是可以随时拨电给父亲,寻求他的建议。

陈智龙也问过墨士廉,他可曾担心过父亲的教诲可能不中听?墨士廉回答:

“我是那种长痛不如短痛的人。”

言下之意,就是他可以面对现实,迅速走出低潮。

绝佳的实力、优渥的家庭条件、父母的全力支持,是让他能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墨士廉与弟弟相拥,一家人庆祝得奖喜悦。(海峡时报)
墨士廉与弟弟相拥,一家人庆祝得奖喜悦。(海峡时报)

约瑟林父母造就奥运游泳冠军

新加坡首位奥运金牌得主约瑟林(Joseph Schooling)的成长背景也跟墨士廉颇有相似之处,据报道,他的父母花费超过100万新元来支持他的运动员生涯,甚至出售澳大利亚房产。

在约瑟林获得奥运金牌后,他的父亲科林对媒体说:

“我们向银行借钱,来支付他的教育和培训费用,所以这笔奖金(按:约瑟林夺金后,在新加坡全国奥理会百万元奖励计划下获得一百万新元奖金)可以帮助偿还部分贷款。”

一百万新元的奖金,除了回馈20万元帮助泳总推动本地青少年发展外,税后实际领到的是约65万新元。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实际的花费,但这笔奖金若仅能偿还部分贷款,约瑟林的父母亲为他圆梦所支多少费用可想而知。

约瑟林的成长故事相信大家也颇为熟悉,但他的父母也跟墨士廉的父亲一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据媒体报道,父亲科林的办公室装满了关于游泳的书籍,还记录了约瑟林每项赛事的结果,以追查儿子的个人最佳纪录,甚至制造训练器材,帮儿子锻炼。

母亲严锦美除了对约瑟林严加管教,也鼓励儿子勇于面对挫折,“不会同情他”,将他栽培成品性优良的世界级运动员。

约瑟林与父母亲合照。(海峡时报)
约瑟林与父母亲合照。(海峡时报)

运动员面临的财务现实

其他运动员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曾获得40枚东运会金牌的前国家游泳选手杨玮玲也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经历。

杨玮玲自认是一名幸运儿,因为她找到一个愿意提供现金赞助的厂商,帮助她应付庞大的训练支出。

这对她来说,“跟中马票一样稀奇。”

她虽然也获得新加坡体育理事会的奖学金,但父母每年还需要为他花费超过5万新元,才能支持她的运动员生涯。

新加坡游泳选手杨玮玲在第23届东运会赛会中夺得6金2银。(联合早报)
新加坡游泳选手杨玮玲在第23届东运会赛会中夺得6金2银。(联合早报)

杨玮玲说:

“除了政府的支持,运动员们往往还依赖于父母的资助、寻找企业赞助,或通过众筹(CrowdFunding)募款。”

没人靠可以靠谁?

新加坡赛艇选手赛伊达(Saiyidah Aisyah)为了要达到奥运水准,接受教练的建议,前往澳大利亚接受培训。

她在用光积蓄的情况下,2016年转向众筹方式取得资金,有135人通过网页捐款,获得1万4320新元。

赛伊达最终不负众人期望,取得了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赛伊达在2015年东运会获得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比赛中夺下一枚铜牌。 (联合早报)
赛伊达在2015年东运会获得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比赛中夺下一枚铜牌。 (联合早报)

至于排名不太靠前的运动员,未能获得政府资助,也没有富爸爸富妈妈做后盾,该如何面临财务困境?

以今年三月获得我国击剑冠军的潘绪哲为例,基本上就是得“吃自己”。

据《海峡时报》报道,他打工赚钱筹措出国比赛的费用。目前就读新加坡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他除了要兼顾训练和课业,还要挤出时间做兼职教练、快餐店洗碗与服务生、诊所助理等工作,筹集训练经费。

本世纪获得奥运奖牌的新加坡选手,除了外国引进、乒乓总会重点栽培的李佳薇、冯天薇和王越古三人,约瑟林和墨士廉都是仰赖家庭方方面面的支持,才圆了奥运奖牌梦。

但如尚达曼总统近日在脸书贴文中所说,新一代年轻新加坡人越来越认真对待体育、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支持,表现也越来越好,我们期待年轻的新加坡选手能在体坛大放异彩,攀越新的高峰。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