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睡到自然醒,先在院子里练气功,然后去咖啡馆吃早餐;
下午去河边钓鱼,或在田里种水果;
晚上就跟一群人围炉烤肉,唱唱歌,聊聊天。
如此惬意的生活,蚁粉是不是很向往?若想体验一下,就去中国的“青年养老院”住几个月吧!
什么?养老院不是给老人住的吗?年轻人干嘛去住?
其实,这些养老院提倡的是禅修养生等“养老式”生活,吸引年轻人来享受短暂的“慢活”,调节好身心,再重新出发。
是休息充电 还是逃避现实?
根据中国社媒豆瓣论坛上的热门话题《你预想的退休生活》,年轻人理想的养老生活离不开这几点:
- 可以自主安排每天的生活;
- 在喜欢的地方旅居养老;
- 住家有院子,可以养花种草,晒晒日光浴;
- 有好友或宠物陪伴,满足社交和娱乐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用最低的生活成本,享受最大的精神自由。
一个星期只须支付人民币780元(约145新元),相当于每天20新元,就能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传统的养老院以护理和照料为主,但青年养老院没有医生护士,也没有厨师准备三餐。
来这里的年轻人不是为了治疗慢性疾病,而是为了治愈疲惫的心灵。
这些由民宿、农场、咖啡馆或酒吧改装而成的养老院,在门前牌子上用英文写着大大的标语“Please Lie Down”,即“请躺下”。
说得好听点,是让年轻人休息充电的“加油站”,但也有老一辈批评,这是在鼓吹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的“躺平”风气。
32岁的路雷雷却不以为然。
来自河北的他,今年初在云南西双版纳租了一个大院子,开了一家青年养老院。客人以20多岁至3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很多都是瞒着父母来“短暂养老”。
他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说,养老院的社媒平台每天会收到数百条私信,微信每天也会增添百多个好友,很多都是来咨询的。
路雷雷之前当导游时,就观察到这个年龄层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
“一些人可能很纳闷,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想‘退休’,但有很多30多岁的人已开始对生活感到迷茫,我也曾是其中一人。换个环境,或许就能改变现状。”
路雷雷也规定住户至少要住一个月,他认为这样才能更深入体验生活,而不只是简单的观光旅游。
来自北京的李晓岚,则把舅舅在河北老家的院子改装成青年养老院,邀请年轻人来喝茶、玩桌游或做手工。
不过,他们必须先在社媒平台预约,才会受邀。
“我想把院子做成非营利性质,让客人通过打扫做饭来换取零食,或通过唱歌画画来兑换玩桌游的时间。我不打算制定太多标准,不然又跟上班没两样。”
通过“短暂养老”活出自己
没错,对在大城市辛苦打拼的白领阶层来说,青年养老院简直就像是乌托邦。
这里没有“996”工作制,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人催促他们结婚生子;既不必通宵熬夜,也不必害怕失业……
有学者指出,一些年轻人可能受到中国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和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启发,开始追寻放松身心、放慢脚步的休憩地。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袁立壮相信,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人类在面对压力时也有自愈的能力。社会应该以更包容的心态,引导年轻人积极面对。
“我们一直鼓励年轻人要奋斗,要上进,好像无所事事过上一天就是在犯罪。有时候停下脚步,躺平一段时间,也不算是虚度光阴。”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波则认为,当现有的人际关系不足以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时,找一个志趣相投、脾气相符的朋友显得格外重要。
“青年养老院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寻找伙伴,共同体验、分享和成长。不必假装热络,也不需要刨根问底。”
的确,从概念上来看,青年养老院似乎传达了一种消极遁世的情绪;但换个角度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现实诉求,也成为不少人创业的新选项。
这让红蚂蚁想起前阵子,新加坡的年轻人纷纷在社媒分享自己快乐的无业生活。
或许新加坡的农场和餐饮业者也可以考虑开一家青年养老院,相信会有一定的市场。不过,把“养老院”改成“疗养院”可能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