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瘦等于变壮? 追求肌肉的狮城男性也会“厌食”

更新:
2024年04月25日 21:49
体重

谁说男人不care身材

正如许多女性都渴望拥有选美佳丽般的窈窕身材,许多男性也幻想自己能练就一身超级英雄似的壮硕肌肉。

红蚂蚁就有几个男性朋友天天泡健身房,有的则选择从饮食下手。

其实,多数男性在意的不是体重,而是肌肉线条是否完美,但人们很容易忽略的是,对肌肉的追求也可能成为饮食失调的“导火线”。

青春期就开始发病

饮食失调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对饮食和体重产生过度的恐惧或焦虑,而出现影响日常生活的异常进食行为。

在新加坡最常见的四种饮食失调类型是:

  • 厌食症(Anorexia)
  • 贪食症(Bulimia)
  • 暴食症(Binge eating)
  • 健康食品痴迷症(Orthorexia)

人们普遍认为,饮食失调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疾病,但《国际饮食失调期刊》发布的一组数据,却让红蚂蚁大跌眼镜:

患上饮食失调的成年新加坡人当中,男女比例为1:1。

也就是说,患上饮食失调的男性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多,只是没被发现罢了。

厌食症
瘦成这样,也太可怕了吧?(互联网)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研究发现,男性患者平均在发病后的36个月才接受治疗,比女性患者的26个月还要长。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男性在社会上向来被视为强者,不轻易展现软弱的一面,也不习惯主动寻求治疗。

但资深临床心理学家Dion Lo提醒:

由于男性忍受病情的时间更长,有的甚至从青春期就开始发病,那些不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也更加根深蒂固,并且更难戒掉。

接受《海峡时报》访问的两名男性患者现年30多岁,但他们早在中小学时期就饱受饮食失调困扰。

31岁的布莱恩(化名)从小学开始打羽毛球。由于他块头较大,动作较慢,经常被老师“相中”参加学校的健身俱乐部(TAF Club)。

小六那年,他看到参加水球队的表哥变得非常健壮,便开始以他为目标,每天节食跑步。

“朋友看到我瘦下来,都对我刮目相看。这也成为我的动力,每次成功减重,我又会设定新的体重目标。”

布莱恩也没料到,他对身材的执着会逐渐失控,甚至为了健身而推掉所有社交聚会。

当年才13岁的他,认为节食是女生才会做的事,若在聚会上被朋友发现,肯定会沦为笑柄。

“我觉得变瘦就是变壮,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没必要停下。”

直到后来,布莱恩的父母担心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才坚持要他看心理医生和营养师。

节食
晚餐一颗豆,明天就变瘦?(互联网)

针对男性患者研究较少 更难对症下药

对36岁的健身教练Ryan Thng来说,医生能给予的帮助有限,最重要的还是靠自身毅力。

他坦言,身为家中的长子,时时维持完美的自我和家庭形象,从小就让他倍感压力。

“我总是以为,只要我长得好看一点,别人就会喜欢我多一点,我也会更快乐一点。”

不过,中学时期的Ryan Thng在同学群中总是感到格格不入,只有健身能让他找回归属感。

念初级学院时,他每日三餐都吃沙拉,体重甚至一度跌至40公斤。

“我无法停止健身,但我仍然不快乐,每天都无精打采,在学校也无法专心上课,考试只能靠死记硬背勉强过关。”

瘦身
Ryan Thng念中学时(左)总是感到格格不入,在初级学院(右)开始健身后,体重一度跌至40公斤。(Ryan Thng提供)

新加坡中央医院精神科高级顾问医生吴嘉玮指出,饮食失调的相关研究目前仍以女性为主,医学界对男性饮食失调的症状了解较少,因此更难对症下药。

“一个常见的明显迹象是:即使食量已大幅减少,体重已大幅减轻,这些男性患者仍对自己的身形不满意,甚至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体脂肪过高。”

吴嘉玮透露,中央医院的饮食失调治疗计划平均每年有140至170名新患者参与,而过去几年的男性患者占了10%,高于10年前的8%。

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也发布了一项有趣的调查。研究团队分析了数千名男性的社媒贴文后发现:

贴文中的照片多数是瘦削或有肌肉的身材,获得的点赞和留言也比看起来肥胖的照片还要多。

研究人员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男性和女性一样,都习惯在社媒平台参考他人如何健身和调节饮食,但使用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也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

对自己的身材有要求当然是好事,但世上没有快速实现目标的捷径。若一不小心陷入饮食失调的旋涡而赔上了健康,岂不是得不偿失?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