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有了它更积极运动 穿戴科技正悄悄改善大家的健康

更新:
2023年11月24日 23:06
穿戴科技

也间接让人吃得健康睡得更香

所谓“病从口入”,新加坡人因没有好好注意饮食,可能有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包括过胖问题糖尿病等等。

卫生部除了宣导“减糖”和“减盐”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经常呼吁公众应多多运动,强身健体维持正确的生活作息。

在运动这一块,新加坡人有进步的迹象,每周会运动一次至三四次。除了避免因染上上述病状而导致身体亮起红灯,有调查发现,科技也成功“助攻”,让更多国人愿意去健身房或体育场动一动流流汗。

说的就是健康达人们几乎都会“人手一支”的智能手表/手环,统称穿戴科技。

85%国人人手一支 健康无所不知

透过穿戴科技,用户能检测自己的运动及健康数据,也能在手机上下载各种积分应用,边运动边赚福利。

去年9月,新保集团委托调研机构RySense进行一项网络健康调查,共1051名1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参与。

穿戴科技
使用穿戴设备的新加坡人,借助科技来记录和实践健身目标。(海峡时报)

调查发现,85%的受访者通过穿戴设备及应用,积极参与健康活动,意味着他们更善于管理个人健康。

调查也揭露,使用穿戴设备的新加坡人,主要有三大用途:

  • 记录和实践健身目标(22%);
  • 参与健康挑战换取奖品福利(22%);
  • 管理健康预约及数据(18%)

其他还包括监测现有健康状况、迈向更优质的睡眠目标、记录食物摄取量和饮食习惯等。

其中,高达93%的受访者透露,自从采纳穿戴科技记录自己吃得多少以及身体的健康状态后,个人健康负值及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善。

一支在手,既能确保运动量达标,又能提醒自己要保持饮食均衡,确实给用户带来很多便利。

新加坡的智能手表市场持续保持稳定。2020年至2022年之间,每年售出约75万个智能手表。

穿戴科技
保健促进局举办的“全国健步大挑战”,提供运动手环让参与者免费索取。(联合早报)

新加坡保健促进局举办的全国健康运动,也提高了公众对这些设备的认识。当局年年举办的“全国健步大挑战”,虽然没有赠送智能手表,但也有运动手环供参与者免费索取

不间断检测成穿戴科技优势

不只在新加坡,穿戴科技市场规模在全球也不断地扩大。

据市场研究估计,由智能手表主导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截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至少为4%。

单是今年上半年,已有8600万个穿戴设备被运往全球不同地方。去年,穿戴设备的全球运输量更超过1亿8000万,当中大部分是某款智能手表。

穿戴科技的一个最大卖点,就是它能长时间地持续监测用户的健康。

新加坡国立大学健康创新科技研究院院长林水德教授说,穿戴科技不间断监测用户的生命体征以及其他个人读数,这项科技是史无前例的。

有了这个功能,它能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珍贵的数据,研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工具。

穿戴科技
穿戴科技的一个最大卖点,就是它能长时间地持续监测用户的健康。(互联网)

他说:

“有句话说‘没有数据就没有人工智能’,但没有科技来搜集,数据也不存在。因此,穿戴科技对人工智能和数据的领域如此重要,也带来希望。”

防中暑、植入衣服和家具、帮医院省钱……

科技日新月异,穿戴科技相信还有很大的进化空间及潜能。值得关注的是,穿戴科技除了专注于用户的健康,还能保护个人安全。

据悉,新加坡的一些酒店正考虑让打扫客房的员工,每人戴一个穿戴科技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或被袭击,就能立即通知同事前去支援。

另外,也有医院在探讨让智能手表成为医护人员的“小帮手”,手表若附上通知系统,对于没空经常检查手机的医护员来说,会方便许多。

穿戴科技
医院探讨让智能手表成为医护人员的“小帮手”,在手表上安装通知系统,减去他们得不定时检查手机的麻烦。(海峡时报)

以病患的角度来看,智能科技也能派上用场。

国外数据显示,到了2027年,穿戴科技有望降低16%的医院成本;再推进10年,若有了远程监测病人的设备,或能省下2000亿美元(约2683亿新元)的开支。

那么,穿戴科技未来还会如何演变?

国大人体御热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炜副教授认为,制造商预料会把穿戴科技的多种传感器(sensors)结合在一个设备里,让它执行更多功能。

目前,该中心正研究人体的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有何关联。待研究结果出炉后,将来相关数据或能纳入智能手表,准确地预判用户是否有中暑的症状。

至于那些不习惯随“手”戴着这些科技设备的用户,林水德教授说,传感器或能进化为可植入衣服、家具,或其他日常用品中,无需戴在身上也能监测健康数据。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