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工作,需具备哪些条件?
有人名知可遇不可求,仍希望争取更高的薪资;有人在防疫期间体会居家办公的便利后,更倾向于灵活工作安排。
也有人安于现状、喜欢稳定,打第一份工就是一辈子,认为没有必要转行。
同理可证,雇主也希望能栽培好员工,尤其是那些肯为公司效劳又忠诚的员工。
有企业放宽获长期服务奖资格
为了鼓励这些员工的贡献,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颁发长期服务奖。
今年3月,本地餐饮公司乐天餐饮集团(Paradise Group)耗资200万新元,在滨海湾金沙酒店举办周年晚宴,为超过330名员工颁发长期服务奖。
这个公司活动声势浩大,引发媒体关注,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掀起热议,原因是这些员工的奖励都很有看头:
- 在公司任职五至八年的员工:获颁瑞士金条
- 任职15年者:派发价值5000新元的旅游礼券
最吸睛的是,在该公司做满10年的98名员工,各获得一只价值1万新元至1万1100新元的劳力士名表。
一名相信是乐天集团员工的网民,就拍下当晚的嘉奖仪式放上脸书。
除了给名表、给金条,一些企业也因应“生活与工作平衡”的号召,为长期任职的员工提供额外假期。
华侨银行自2019年起就这么做,旗下员工任期满五年能获得250新元,奖励递增至做满40年获颁2000新元,以及10天的额外假期。
在公司服务超过40年的员工,每五年可获得2000新元及10天的额外假期,直到法定退休年龄为止。
今年初,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则调整了长期服务奖的制度,将获奖资格从原本最少工作五年缩短至三年。
酒店员工任期满三年就能获得300新元,服务35年则可获取多达3500新元。
年轻员工对“做久就有奖励”兴趣缺缺?
企业主动为长期服务奖“加码”,除了是希望员工能为公司多付出几年,某程度上也反映出不少领域的员工汰换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如此,企业如此想方设法留住员工,也未必见效。
《海峡时报》询问25家企业后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在近几年增进他们的长期服务奖励。
人力咨询公司NeXT Career执行董事王贤德受访时说,长期服务奖能否有效留住人才,取决于公司的概况,以及员工类型。
对于那些具备专门技能的员工,他们若转移到其他组织后也许难以发挥,除了现有工作也可能在外头找不到更好的职位。
“对这些人来说,留在公司里是比较合理且有意义的,而长期服务奖就能作为一种福利。”
然而,对于那些想在短时间内累计更多经验的较年轻一辈员工来说,他们应该难以被长期服务奖这种奖励动摇他们的跳槽决定。
“相比前几辈的员工,千禧一代和Z世代不太看重对公司的忠诚度,因为他们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世代成长,期待凡事都发生在当下。”
“他们不在乎长期服务奖。与其等待获颁奖励,何不通过几次跳槽,来领取更多份丰厚的离职赔偿金额?”
人力资源公司PeopleWorldwide Consulting执行董事梁昌国也认同说,单靠这项服务奖可能不足以让人才留守公司,因为当前的职场着重于职业发展、工作与生活平衡,和以目的驱动的工作。
据他观察,有效的长期服务员工奖励制度,须涵盖为个人定制的发展课程、指导计划、工作岗位轮换,以及基于任期颁发的奖项以外的认可。
企业员工福利更主张及时奖励
根据上述专家的看法,员工在任职期间所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对于他们的去留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不少企业纷纷采用非一般的方式,为员工提供更及时的奖励,从而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
以科技巨头谷歌为例,他们所提供的员工福利出了名的丰厚,包括将美轮美奂的茶水间融入办公室的室内设计中,每日免费供应膳食和零食、安排常驻咖啡师现场冲泡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等。这些照顾员工福利的方式,也赢得了访客的赞许,甚至成为打卡点。
据悉,许多来自科技、银行和广告领域的本土及国际公司也效仿这种做法。
这样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感觉备受关怀,工作到一半需要提起精神,随时都能在公司里“任吃任喝”,无需到公司附近打包。
从现实层面来看,在包吃包喝的公司上班,久而久之也能省下不少饭钱,对上班族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这些物质待遇让员工产生的感激之情,又能维持多久?
《海峡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就提及,这类员工福利的缺点是,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期望过高。
评论引述一名30多岁的员工说:
“如果企业让员工的工作量超出范围,根本没人有时间享受这些福利,那提供这些福利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福利,对大部分员工来说都是有利无弊,但其作用极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非有不可。
除了灵活工作安排,坊间近来常被议论的员工心理健康,或许才是员工真正需要被关切并得到改善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