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都用Instagram。”
如果你还这样说,那你真的是老了,哦不对,是OUT了(除非你指的年轻人是80或90后)。
这在六、七年前的语境里是合理的,但现在的Instagram已然逐渐步上面簿的后尘,加入Snapchat、面簿等“过气”软件的行列。
Instagram在面世后一度被认为是将代替面簿、席卷年轻人市场的社交软件。
凭着优越的滤镜,顺畅的用户体验,以及单纯以图片为内容的分享形式快速走红,图片社交完全弥补了当时面簿与推特主要以文字社交的空缺。
在过去几年里,各种明星、摄影设计、美学相关的内容创造者纷纷入驻Instagram,让整个互联网进入图片狂欢时代。
这个简单高效的社群甚至还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美学,叫做“ins风”,就是一种简约、清新、统一的风格:
这种风格成为了商家最爱用的tag,小到各种单品,大到各种家居装修网红咖啡馆。不过人们已经逐渐对这种单一的审美感到疲劳。
Instagram曾经的主力军——万人嫌的90后已经长大。接受过社会鞭打的他们早已不再相信这种审美以及各种博主的岁月静好这种过了头的正能量鸡汤,开始回流至充满梗图的面簿。
作为一个95后重度社交媒体用户的我,每天花在Instagram的平均时间目前竟仅有16分钟!
而标榜“真实”的95-00后,对那些费尽心机摆拍的完美照片更是不买账:
博主Chessie King就拍了一系列Instagram VS 现实的照片,鼓励大家不要被Instagram上对于美和身材的定义所贩卖的焦虑所影响。更多95-00后成为了别的App的主要用户,例如Tik Tok(出了海的抖音)。
从目标受众来看,Instagram的定位似乎已经处在一个尴尬期。
于是近两年的功能也开始从简单的照片分享,丰富到了和Snapchat类似概念的阅后即焚的Stories,长视频 IGTV,短视频 Reels,不停积极地在融入其他社交媒体App的主打功能,不再短小精悍。
它也打通了各个商家商户的网站,可以直接浏览商品购物,大量品牌进行广告投放。于是,Instagram让人很明显地感受到在忙着变现,比起原来的分享和美学,电商和网红创作者好像才是现在的Instagram关键词。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网红都在自嗨,朋友也不分享日常,只剩下通过算法推送的广告倒是很精准。
平均每天只会划16分钟,还看到的都是广告。
相比之下,大家对15秒就能让人成名的抖音和Tiktok一定不陌生。短视频完美符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的需求和习惯,抖音和Tik Tok产出大量中毒性极强的短视频内容。无论你用不用,抖音神曲一定都会哼上几句。
抖音和Tiktok的中毒性除了传播快和广以外,和Instagram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开发,更集中于人脸检测,视频分析等,App整体更加有互动性,实现有趣内容的成本非常低:
只需点一下就能创作有趣的成品,而且非常易于模仿,传播度极快,也打造了不少帅哥美女,简单易用但特效效果却很震撼!
于是这些抖音和Tik Tok的视频继而被用户上传到了Instagram和YouTube等平台,Instagram不但流失了用户和创作者,还成为了为它们引流的工具。
抖音的国际化让爆款内容轻松得在世界上轻松复制,全世界都在抖。
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21年Tik Tok的10-19岁用户高达25%,20-29岁用户占了22.4%。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各种爆梗和玩法绝大多数都来自于95-00后。
7月初,Instagram的负责人亚当·莫塞里(Adam Mosseri)宣布,Instagram会“转型”更倾向于全屏视频和沉浸式内容的平台,“不再是一个照片分享App”。
换句话说,Instagram会变得越来越像Tik Tok,也越来越像YouTube,就是越来越不像自己。
只能说Instagram目前看起来有逐渐跑偏的倾向,经历过一波波的内部风波后,“不忘初心”已经绝对不可能了。
而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创造者和用户,也并不是讲究情怀的一代,哪里更娱乐就往哪里去,出逃Instagram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