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怀孕生娃喜当爹娘。
这是老一辈对年轻夫妇的祝福和期许,也是一个国家能否维持现有人口结构和经济前行的关键动力。惟有鼓励年轻人口生儿育女,社会发展道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然而,摆在许多发达国家眼前的一个事实是:
生育率已赶不上老龄化的速度。即使政府出尽法宝,都无法让年轻男女转念生儿育女,于是各地生育率连年探底,甚至还屡破新低。
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人口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去年的整体生育率就创下1.1的历史低点。
疫情暴发后生活愈加艰难,各种挑战迎面而来,使得不少本地年轻夫妇加入不生孩子的行列,甚至有人在20多岁时就寻求绝育,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海峡时报星期刊》日前专访了本地几对年轻伴侣,一窥他们为何在风华正茂时就立意此生不当爸妈的原因。
究竟是时代变了,导致人类对生儿育女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是人生太多姿多彩,年轻人的追求目标不同,认为育儿只是徒增烦恼,毅然选择只结婚自在快活不生娃?
传宗接代不再是人生首要任务?
婚姻观的改变、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以及对下一代所要面对的世界而产生的焦虑感,是这些年轻伴侣不生育的主要因素。
年纪轻轻就打算进行永久结扎手术的Phoebe(21岁,执行公关)坦言,她十分关注环境议题,因此在18岁时就决定此生不会当妈。她目前有个交往三年的男友。
“我对现在这个世界的感到焦虑,也从没想过要生下自己的孩子。冠病疫情的到来只是部分的原因。”
“试想下,如果我对自己的未来都如此担忧,真不敢想象我会对孩子的未来感到多么忧虑。”
本月初刚购得预售组屋的Melissa(24岁)和Joshua(25岁)相恋五年,两人皆表示现代年轻伴侣的生活优先顺序和过往大不同,传宗接代并非首要任务。
“现在,你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选择是否要孩子。过去的年代,父母都希望孩子生娃,但如今人们并不会对此太过在意。”
“更何况我们俩都要全职工作,下班回家时肯定会很累,根本无法照顾孩子。”
南大毕业生姜民真(译音,斯里兰卡与韩国籍,25岁)从未仔细思考过生儿育女的问题,直至遇到现任的新加坡籍女友。
他说,女友似乎并无生孩子的意愿,而他自己也认为,生育虽能满足人性对爱的渴望,但为此所牺牲掉的金钱、心力和时间,若放在个人兴趣、朋友和家人身上,其实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我也不认为我不生孩子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据报道,打破传统生儿育女观念的年轻男女日渐增多,各国生育率正开始走下坡。
目前有个现象是,越来越多跻身“生娃大军”的90后们,不再把繁衍后代列为人生清单,反而追求独自或夫妻结伴生活,自己过得如意便好。
本地辅导员和社会学家告诉《海峡时报星期刊》,虽然有不少人早已打定主意不生孩子,但冠病疫情很可能是促使更多伴侣重新思考家庭规划的导因之一。
举个例子:
- 疫情曝露了伴侣间那些从未正视的问题,进而影响生育决定;
- 疫情间实行居家办公,许多双薪父母疲于应对,年轻伴侣开始望而却步。
婚姻与生育观念亦随时代转变。年轻一代认为结婚是一种自我实现,而非延续香火或满足家人的期待,当然也不会急着要生儿育女。
对他们来说,生娃或不生娃,更多取决于伴侣或夫妻的自由意志和共识。
网民怎么看?
本地网民对此褒贬不一,评论区里议论纷纷。不少人表示能理解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但也有人批评这些年轻伴侣的想法过于自私。
支持派
以下网民赞同不生儿育女的做法。
她11岁就决定不生孩子,现在30岁了想法依旧没改变,这是她的自由选择并没有碍着任何人。她认为,如果没有做好将孩子时刻摆在首位的心理准备,那不生孩子便是最好的决定。
这位网民则说,如今这个年代养儿并不防老,反而是增添烦恼。他宁愿做“无丁户”也不想做“儿奴才”。
批评派
不赞同的一派则认为,这些受访男女的年纪尚小,想法行为可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若干年后,也许他们的观念会转变,想要生孩子,届时若因永久结扎而不能如愿肯定会追悔莫及。
也有人认为,老来躺在病床时身旁没有儿女照顾,到时肯定会后悔。
劝告派
这部分的网民语气较温和。
一些人表示尊重这些不生育男女的决定,但也提个醒,说年龄和阅历渐长后,人生态度可能会发生转变。网民分享道,生活很压力固然没错,但有了孩子后会有更多美好的回忆。
以下网民说,她结婚了35年,早前的23年没有诞下孩子,之后的12年选择与孩子相伴度过。
没孩子的时候,她放工后就能享受私人时光,可以唱歌、吃饭、度假等等;有了孩子后,人生发生改变了,每一天都要学习新的事物,也增添不少未知数,但这一点一滴都让她的生活更精彩,她不后悔生下孩子。
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蚁粉认为生儿育女、延续香火,人生才算圆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