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统计局11月28日公布的调查显示,2023年本地家庭的平均生活开支与平均收入,在过去五年都呈现双增长趋势。
2023年的家庭整体月均收入从1万2661元增至1万5473元,年均增幅达4.1%。同一时期,家庭每月平均开支为5931元,与2017年至2018年的5163元相比,平均每年增长2.8%。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文化消费的占比是:
每月书籍报纸文具开支13.3新元
每月文化服务开支35.3新元
共占2023年家庭月均开支的0.8%、月收入的0.3%。
若细分出来,每月文化服务开支的35.3新元当中:
电影院、剧院和音乐会门票占主要11.5新元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化场所的入场费3新元
摄影费用4.7新元
其他文化服务开支16.1新元
蚁粉觉得一个家庭每月花35.3新元在文化服务上,算多还是算少?
《联合早报》读者石家祥认为新加坡人花在文化陶冶上的费用太少了。
他写道,新加坡其实有许多文化活动,只是大家不愿将钱花在非物质消费上。
通过金钱支出来衡量文化参与度可能有失偏颇
一个家庭每月的文化服务消费只有35.3新元,一年才423.6新元,听起来是挺少的。
不过,新加坡有大量免费的文化艺术活动,例如社区演出、公共艺术展览、博物馆免费入场日等,这为国人提供了高质量且低门槛的文化体验。
在这种大环境下,仅通过金钱支出来衡量文化参与度和普及度,可能有失偏颇。
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几乎每天都有免费的活动,如音乐演出、艺术展览、视觉艺术、甚至是艺术讲座。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进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儿童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等都是免费的。这些博物馆也会定期举办一些免费活动,但是特别展览是收费的,但价格比外籍人士便宜很多。
新加坡每年也有举办新加坡艺术周、滨海花园庆中秋、照亮新加坡”(i Light Singapore)展示的灯光装置,以及滨海湾花园灯光秀等,这些一律是免费入场的。
除此之外,还有公共空间的街头演出或艺术装置。
此外,一些学校有时也会和剧团合作,邀请他们到学校给学生演出,学生无需付费观看。
国人如果都只参加以上这些文化活动,还真的不太需要掏腰包,却能接受文化浸濡。
另外,一些家庭儿童和青少年参与艺术类兴趣班,家长每月所支付的费用,估计也没有算在本地家庭文化的支出里头。
诚然,尽管新加坡文化活动多样且优质,的确还有好些人认为,文化艺术的熏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收入用在物质消费,例如住房、食品和教育等方面。
新加坡的免费艺术活动并不少
不少人普遍对免费的音乐会、展览等有个刻板印象,认为新晋艺术者只是在找个舞台来提供实践和成长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提高知名度,同时也让观众以更低的门槛接触艺术。
因而,免费活动难免会造成一些人有“低期待”的心态:
只要免费的,质量肯定不会太高。
加上又先入为主地认为,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无论在创作技巧、表达深度上仍需要磨炼,即使是免费入场,观众也要再三考虑表演或展览内容够不够吸引人,甚至会自动忽略掉这类文化艺术活动。
另外,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或耐心去欣赏实验性、抽象性较强的作品,这可能会导致部分人认为,不值得投入这样的时间。
相信对很多新加坡人来说(至少红蚂蚁是这样认为),参与艺术活动是一种额外的时间投入。如果活动无法提供明显的感官享受或启发,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人,自然而然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去欣赏这些作品,但非艺术爱好者可能就没有动力参与了。
不过,即使不花钱参与活动,也会有时间成本、交通费用等投入。很多家庭可能更注重活动的便利性和内容质量,不完全与文化艺术活动收费与否相关。
打个比方,红蚂蚁育有两名年幼的孩子,家住西部,因此即使知道位于市中心哥里门街(Coleman Street)的儿童博物馆在12月6日(星期五)和8日(星期日)下午2点半有举行30分钟的免费讲故事活动,也不会大老远带着孩子前去。
首先,我们一家早已参观过儿童博物馆,为了参与半小时的活动,就得坐半小时的德士或开车才能抵达目的地,而且还必须牺牲两名孩子的午睡时间,综合考虑下来就会觉得不值得。
更何况,若要参与星期五的活动,还得请假一天才能带孩子参加。
一些收费的文化活动价格不菲 并非人人负担得起
文化活动的定价也会影响参与度,例如一些表演优质作品的剧院门票,门槛就很高价格都不菲。
红蚂蚁很支持让孩子尽早接触戏剧表演,因为这可以培养创造力、情感智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所以一年会带两名孩子去看至少五场演出。
然而,这样的儿童剧,光是一家四口的门票,一场就动辄需要数百元。
举个例子,新加坡专业剧场(SRT)明年3月上演的,以孩童为目标观众群的英语音乐剧《皇帝的新衣》,平日的价格一家四口为92新元至109新元,周末的门票则是136新元至170新元,这还不包括每张门票必须收取3元至4元的手续费,而且这还是一次购买四张票的优惠价格。
若为了省钱而选择平日场次,不仅需要父母双双请假,孩子还得翘课,这对许多新加坡家庭来说既不方便也不划算。
最苦恼的是,虽然红蚂蚁也关注剧场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想提前了解演出日程,但不知道为何总比别人慢三拍才知道演出的售票详情,每次想要买票,都只剩下离舞台很远的座位。
因而荷包不算丰厚的红蚂蚁即使想带孩子多看几场表演,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默默放弃。
上述《联合早报》的读者石家祥也建议政府效仿像早前推出的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或重新探索新加坡旅游消费券,推出“文化新加坡”计划,发放文化消费券,用于订阅报纸、参观博物馆、欣赏文艺演出等。
蚁粉们觉得,新加坡人不愿意花太多钱在文化熏陶上,这笔帐要不要算到政府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