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将在2026年迈入超老龄化社会,每五人就有一人在65岁及以上;到了2030年,更会达到每四人就有一人在65岁及以上的水平。
如何因应即将到来的超老龄化社会,社会上的相关讨论不少。
有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让乐龄人士保持活跃,是降低失智和其他疾病风险的良药。
因此,避免年长者产生“老了没有用”的想法,让他们能继续在社会上立足,有尊严的生活,是不少相关政策的初衷。
在硬件设备方面,新加坡下了不少苦工。
但在心件部分,我们还有哪些可以反思之处?
日本社会同样面临超老龄化难题,近年来,当地有不少大型超市和商家开始设立“特慢收银处”,这种做法对老年人所展现的贴心,也许值得我们借鉴。
所谓的“特慢收银处”,顾名思义,就是让顾客慢慢付钱,一切不急不躁,和人们印象中越快越好的收银台截然不同。
特别设立“特慢收银处”,是因为当地有不少业者留意到,有年长者在付款时因手脚太慢,遭后排其他顾客抱怨而倍感压力,甚至会因害怕打扰到他人,再也不敢出门购物。
“特慢收银处”正是为了让“手脚慢”的乐龄人士能自信地购物结账,不必因他人催促的眼神而感到不好意思。
至于赶时间的人,则可到一般柜台结账。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收银员指出,他们在“特慢收银处”招呼过最慢的顾客,甚至可能花超过20分钟结账,但收银员会主动缓和气氛,和老顾客闲话家常,为的便是鼓励他们继续勇敢走出家门,下次再光顾。
“没关系,你慢慢来”
“特慢收银处”当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发明,但这样一个小小巧思,却能延伸出整个社会所该给予年长者的体贴。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分秒必争,但衰老的生命历程,无可避免会导致个人被迫“减速”。
“特慢收银处”这种“没关系,你慢慢来”的体贴,或许就是新加坡未来迈入超老龄化社会,能加以融会贯通,注入每个社会角落的元素。
在高速之中,保留慢的元素,让乐龄人士有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上适得其所。
英语有句谚语——“举全村之力,养育一个小孩”(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在超老龄化社会,这句话或许得再改写成“举全村之力,让乐龄人士有尊严地生活”。
新加坡人必须开始体认到,再过不久,新加坡就会是个乐龄人士成为“主流”的社会。
面对年长者的慢,我们得开始有更多的同理心。
在公共交通上下车、进出站刷卡,排队买东西或在路上步行,面对前方行动较缓慢的乐龄人士,多点体谅,少点抱怨,这能大大加强他们继续在外头走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
数码化很便捷,扫码点餐很先进,但在快速飞跃的节奏之中,何不考虑保留一些年长者在生命长河中更熟悉的传统方式?让他们能手动点餐,让他们能用熟悉的方式结账,让他们不必手足无措,不必因着他人催促的眼神,而陷入“老了无用”的负面情绪。
商家的菜单或商品资讯的字体,何不设计得大一些,在设计考量与友善老人之间取得平衡,让他们无须因为眼前一片模糊而充满无力感。
社会讲求效率,追求便利,习惯汰弱留强,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适度保留慢的元素,是我们能回馈给曾为社会付出心力的年长者的温柔。
“没关系,您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