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公署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去年发表的《人口简报》显示,本地65岁及以上的公民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去年达19.1%,2030年预料会进一步上升至24.1%。
新加坡在迎来超老龄化社会之际,社会上的各种基础设施,除了结合科技与时并进,是否也真正做到让年长者不被忽略?
其中,本地公交系统就是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服务每日通勤的上班族,也要让年长乘客拥有安全且优质的乘车体验。
据《联合早报》报道,陆路交通管理局自2021年起,在全岛310个人流量高的巴士站分阶段安装新的信息显示屏,截至去年12月,已有近九成巴士站安装显示屏。
显示屏上除了有即将到站的巴士号码、巴士还有多久才会到站等信息,也包括巴士沿途经过的地铁站,巴士服务调整等信息。而且设计上也更一目了然,如使用较大的字体。
一名80岁的乘客受访时说,她搭巴士时确实会注意显示屏,以便知道巴士预计到站的时间,但她认为显示屏有个美中不足之处:
“如果有华文字更好,方便不会英文的老人家。我平时只看自己要等的巴士,其他信息都是英文,我就没注意。”
“看懂数字就行” 网民不解为何非得提供双语信息
不少网民看到这则新闻的标题后,就在网上留言区发表不同的看法。
有网民说,巴士站显示屏最重要的信息,其实是乘客大概还需等多久巴士才会进站,若只是简单的数字(巴士号码、候车时间),理应不至于非得翻译成中文。
也有网民认为,按照这个逻辑,显示屏是不是必须显示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才算面面俱到?
另有网民表示,以往在没有信息显示屏的时代,巴士不论几点到站乘客也得耐心等候,现在有了显示屏却被要求应显示华文,让他无法苟同。
这些网民的意见,也不完全毫无依据。本地许多年长者或许不谙英文,但把信息翻译成中文,也未必就能让年长乘客接收到必要的信息。
红蚂蚁建议,提供巴士路线、途经哪些地铁站等信息固然非常贴心,但相信大部分乘客在乎的是巴士到站时间,以便他们规划行程。
因此,显示屏如果能从设计上更突出这个信息,简化一些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信息,相信会让更多年长乘客受惠。
打造亲乐龄公交系统 安全才是最重要考量
虽然巴士站显示屏上目前只有英文,但本地公交大部分都有多种语言,甚至还有方言。
从2020年起,新加坡公交业者就在部分地铁站,采用方言广播安全公告,最先开始这么做的相信是新捷运。
2020年8月,不少乐龄人士聚集和居住的牛车水,其地铁站就能听到以福建话和广东话播出的信息,主要是提醒年长乘客为了自身安全,在电动扶梯时要紧握扶手。
尔后,新捷运在其他地铁站也推行相同措施,在华英双语广播以外加入方言,确实有其成效。
新捷运发言人说,自推出方言广播以来,加上对牛车水地铁站电动扶梯的速度进行调整,电动扶梯上发生的事故有所下滑。
另一家业者SMRT也从2022年起,在碧山、欧南园等地铁站采用方言。
此外,这些地铁站的台阶也张贴黄色线条,并挂上电动扶梯安全海报,提醒年长乘客要注意安全。
看来,公交系统亲乐龄与否,用什么语言是其次,有没有考虑到年长乘客的安全更至关重要。
除了在公交上设立博爱座,很多巴士车站的基础设施也变得比较亲乐龄。
两年前,陆交局就宣布推行“改善巴士站基础设施计划”。在该计划下,全岛360个巴士站将进行整修,包括撤除巴士站台阶、调整路缘高度,以及让巴士站电灯更明亮。
陆交局也计划增添更多座位和空间,方便候车的年长者和须以轮椅代步的乘客。
另一方面,当局也从2009年起推行“友善绿人计划”,让年长者和残障者有更多时间(介于3秒至13秒之间)过马路。
陆交局去年10月宣布,到了2027年第四季,本地将有2500多个人行过道推行这项计划,主要设在乐龄人口较密集,或年长者和体障者较常出现的地区。
当局在招标文件中就指出:
“新加坡面临人口老龄化,因此规划老年人的基础设施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得不提的是,新加坡在2021年上半年,有103起涉及年长行人的车祸;2022年同期上升至120起;2023年同期则有145起,其主要导因都是乱过马路。2023年上半年涉及年长行人的致命车祸也上升至17人,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9人。
可见,有了完善的硬件也需要有完善的“心件”来配合。否则当局在硬件上下功夫,年长者看到路上没车依然乱过马路,意外还是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