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制青少年摄取的糖分 帮他们做正确选择或比贴标签更有效

更新:
2024年02月14日 19:31
年轻人糖瘾

要完全戒糖并不容易

去年12月30日起,在本地售卖现泡饮料的商家,都必须按照四种含糖量分类标上营养等级标签(Nutri-Grade label),包括新加坡人最爱的泡泡茶

据报道,一些泡泡茶店家早在新措施生效前,就在菜单上注明每款饮料的等级。也有业者主动改良配方,推出低糖版饮料,现在的“100%糖分”因此等同于过往的“50%糖分”。

泡泡茶广受新加坡年轻人欢迎,当局为了减低糖尿病发病率向泡泡茶下手,并不稀奇。

问题是:爱喝泡泡茶的年轻人,会不会受营养等级标签左右?

年轻人糖瘾
数据显示,本地泡泡茶最大的消费群体,为年龄介于13岁至24岁的顾客。(海峡时报)

要年轻人“弃糖”不容易

本地媒体日前刊登了一篇由一名世界联合书院(United World College)11年级生所撰写的评论,其中提到三位年龄介于13岁至16岁的青少年对泡泡茶贴上营养等级标签的看法:

“考虑到珍珠本来就很甜了,(营养等级标签)会促使我思考是否需要更多糖分。”

“我的朋友们开始根据营养等级标签,选购更健康的饮料,我决定也尝试一下,发现减少糖分和配料的饮料也同样好喝。”

“我从来没留意过标签,我只想买我最喜欢的饮料。”

尽管这三人的看法无法代表全体年轻人,但有人愿意试试低糖版的泡泡茶,也算是好的开始。

但他们的反馈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似乎没有放弃泡泡茶的意愿。

年轻人糖瘾
去年12月30日起,售卖泡泡茶的商家必须按照四种含糖量分类标上营养等级标签。(联合早报)

要了解本地年轻人会否因营养等级标签而改变喝泡泡茶的习惯,还必须考虑其他好些因素,包括他们喝泡泡茶的原因和次数。

毕竟,要年轻人在饮食中完全戒糖,并不容易。

其中一个主因是,他们可能已经对泡泡茶中的糖分上瘾。

年轻人糖瘾
研究显示,糖分会在大脑中释放多巴胺和阿片类药物,也就是说,糖分高的泡泡茶喝多了可能会上瘾。(海峡时报)

研究显示,糖分会在大脑中释放多巴胺和阿片类药物(opioids),因此它可能会像酒精甚至毒品一样,令人上瘾。

“糖瘾”也会让人产生暴食、截断(withdrawal)、嘴馋等症状,若一个人在尝试戒掉泡泡茶几天或几周后,就强烈觉得想喝一杯,可能已对糖分上瘾。

这也意味着,若要“强制”青少年只能选某一款饮料,或饮料不能超过一定的甜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另一方面,泡泡茶店面不断增加,也是一个关键。

年轻人糖瘾
新加坡泡泡茶店面持续增加。(联合早报)

目前,全岛任何一家购物商场,几乎都能找到至少一家泡泡茶店。

按这样的增长趋势来看,本地消费者对泡泡茶的需求只会居高不下,天气热或口渴时就买一杯泡泡茶来解渴,预计已是不少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泡泡茶业者也应采纳“默认少糖”?

然而,这并不代表年轻人依然故我,只要采纳合适的方案,也能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除了推行营养等级标签制度,商家主动减糖就是不错的方法。

配合营养等级标签措施的实行,保健促进局推出了“默认少糖”运动,即餐饮业的咖啡茶水一律少糖,除非顾客有特别要求,据知已有不少咖啡店和食阁落实。

年轻人糖瘾
保健促进局推出的“默认少糖”运动,吸引不少咖啡店和食阁落实。(新明日报)

若更多泡泡茶业者也加入这个行列,相信能使年轻群体的饮料更健康。

另一个做法是迎合年轻人表达自主权的意愿,以及利用泡泡茶可以高度客制化的特点,鼓励年轻人在买泡泡茶时,在选择甜度、冰块、配料等方面做出更健康的决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局也能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力量,推广健康饮食的知识,同时加大营养等级标签的宣传力度。

新条例落实仅一个多月,对消费者在购买泡泡茶前所做的决定是否有影响,促使他们选择较低糖分或不添加珍珠等配料,还有待观察。

所谓“年轻不养生,老来养医生”,年轻人偶尔喝一杯泡泡茶倒是无妨,但喝多了说不定会对健康造成风险。

要如何让新加坡年轻一代了解这点,可要当局费一番思量了。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