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拿MC就能请病假 新加坡会有那么一天吗?

更新:
2023年12月08日 21:11
不用拿MC就能请病假 新加坡会有那么一天吗?

关键在老板和员工间有无信任感

过去几年的冠病疫情可谓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翻天覆地的改变。

借助科技的各种远程操作之便,人们的工作模式和过往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开始纳入居家办公或混合工作方式,效果颇丰。

民众看医生,也多了远程看诊的选项。

最近就有部分意见提到,新加坡行之有年的病假单制度,是否也该趁着工作模式和就医方式因疫情产生变迁之际,也干脆一并废除?

《海峡时报》日前一篇评论主张,病假单在某些情况下,是浪费时间、金钱和资源的繁文缛节。通过摒除要求雇员出示病假单才能请病假的做法,能达到简化行政程序,以及减轻医疗体系负担的效果。

英国是其中一个已不再实行病假单制度的国家。当地雇员在身体不适时,无需出示医生证明即可休假。

根据新加坡雇佣法令,雇员必须取得医生证明,意即“MC”,才有资格享有带薪病假。本地大部分雇主也都要求雇员出示病假单申请带薪病假。

但我国政府在去年疫情严峻时曾推出指引,呼吁雇主允许确诊冠病的员工不出示病假单,仅提供检测仪呈阳的照片,便可申请病假。

但相关指引当时造成本地出现“MC之乱”,不少雇主仍要求确诊雇员出示病假单,导致雇员夹在政府和老板中间,左右为难。

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病假单文化在新加坡已根深蒂固,一时半刻无法抹除。

探讨病假单制度的存废,就必须先回看其当初存在之初衷。

简单来说,病假单的主要目的是让雇员向雇主证明“我是真的生病而非装病”,而替雇员做出这项保证的,则是作为第三方权威的医生。

因此,要让病假单制度消失的先决条件,是劳资之间的互信基础。

若雇主对雇员有足够信任,认为他们不会为了逃避工作而讹称生病请假,那病假单自然可有可无,不再需要医生作为第三方权威,来证明雇员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工作。

当局鼓励雇主允许确诊冠病等上呼吸道疾病的雇员无需出示病假单请假。(联合早报)

病假单也有滥用和仿冒风险

此外,病假单被滥用或仿冒的案例,亦说明病假单制度未必能确保请病假的员工是“真的生病”。

例如,2021年本地有一名正在服役的男子为了能在服役期间当送餐员,伪造病假单瞒骗上司。该男子最终在2023年8月被判18个月缓刑和6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

还有部分情况是“假生病,真MC”。

红蚂蚁曾在某个“劈酒”场合询问过一早得上班的友人,喝那么凶隔天如何爬得起来上班,谁知对方竟潇洒回了一句“看医生拿MC”。

据悉,本地确实有少部分雇员存在这类骗取病假的行为,个中“诀窍”是告诉医生自己“头痛”。由于这类症状较为模糊,医生难辨真假,最容易拿到病假单。

不可否认,病假单纵有再多滥用风险,仍是免除装病疑虑的有用工具。

但若雇主有办法在雇员居家办公时,依据其他指标评估其工作效率,那么在没有病假单的情况下,劳资之间或许也能商讨出一套避免雇员装病请病假的方式。

前文提及的《海峡时报》评论就指出,居家办公在疫情前是较罕见的工作模式,原因是雇主们担心员工不在办公室接受上司的督促,就有可能借机“吃蛇”。

但后来各行各业还是逐渐摸索出一套平衡机制,使居家办公在许多工作场合成为常态。

“相同的因素——便利性、生产力、信任和科技,也是我们在寻求摒除‘MC文化’时的关键。”

在疫情催化下,居家办公已成为不少公司的常态。(海峡时报)

可望减轻医疗体系负担

居家办公省却雇员舟车劳顿通勤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摒除病假单制度也被认为可能带来一些益处。

除了减少雇员无论病情轻重都得就医拿MC的麻烦,简化相关请假程序,废除病假单制度亦能达到缓解医疗体系负担的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身体不适的雇员往往只是为了取得一纸病假单而特地求医。

他们罹患的可能是一般感冒、冠病或其他轻微病症,病情不至于严重到需要看医生,只要居家休养,或通过远程医疗及线上药剂行购买相关药物即可。

冠病疫情爆发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医疗体系出现挤兑是极为可怕的现象。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卫生单位一般会建议冠病症状轻微的患者居家休养即可,以免所有人一窝蜂涌至医院诊所,导致有需要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医疗人员疲于奔命。

允许雇员不用病假单请假在疫情上升时期,有助于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海峡时报)

新加坡人力部今年2月更新的与冠病相关工作与病假参考原则显示,当局仍鼓励雇主允许上呼吸道病症轻微的员工不提供病假单。

本地近来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确保我国医疗系统能够应付是抗疫首要关键,让新加坡从浓重的“MC文化”,过渡到以劳资互信为基础的“无MC文化”,相信会是保持医疗系统韧性的其中一个方法。

但无论如何,病假单制度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的关键,终究还是本地雇主与雇员之间有没有足够的互信基础。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