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是一个令人愉悦和期待的月份,圣诞佳节和崭新一年即将到来,让人沉浸在浓郁的节庆氛围。
蚁粉可能不知道,12月对于媒体业者来说可是新闻淡季,重要政策多数不会在这个时候宣布。
也因此,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新闻,也会成为当日的头条新闻。
没有天灾的我们:20分钟突发性淹水就会被当洪水新闻报道
“马路变小河”之所以成为新闻,不仅是因为当天没有更重要的民生新闻可报道,也是因为新加坡的排水系统很先进,平日里不但没有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就连水位急速上涨的突发性淹水也不常见。
所以当国人看到水深近膝盖的突发性淹水,就已经觉得很稀奇,是“大新闻”。
老一辈的国人更瞬间梦回1950年代至70年代的新加坡。当时,新加坡的城市排水系统仍不健全,下暴雨时大街小巷就会立即淹水。
现在,除非你住在低洼地区或淹水黑区,遇上下了好几个小时的暴雨或碰巧排水系统堵塞,才会不幸遇上“小淹水”,但通常会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消退。除了造成出行不便之外,不会有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这与外国的淹水情况与洪水灾情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那可要感谢新加坡完善的基础设施,公路两旁都建有排水渠。下大雨时,排水渠能够很有效地避免公路和周边地区发生突发性淹水。
譬如,樟宜机场的排水管道,每秒可排出多达1万6000公升的水,相当于在三分钟内就能填满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洪水曾是新加坡常见的问题。经过几十年不断改善排水基础设施,新加坡成功将易受洪水影响的地区大减99%,从1970年代的3200公顷减少到少于30公顷。
为了确保沟渠能畅通把雨水排走,公用事业局的沟渠清理工作也很到位。他们平时按照不同地点的需求清扫沟渠,一到年底雨季期间更会加强沟渠和水道的保养,尤其是低洼地区、人潮热闹和落叶多的地方,检查频率从一个星期一次增加到两次。
另外,我国的排水沟和沟渠配有实时监测现场情况的系统,当大雨导致排水沟和沟渠的水位迅速上升,当局能预先发警报,并动员快速反应小组前往受影响地区处理淹水问题,如清除堵塞物、装置便携式防洪屏障和管理交通。
在城市长大的我们:食肆里有一只老鼠也是大新闻
诗家董食阁(Tangs Market)日前有一只垂死挣扎的老鼠从天花板掉落盘上,在场食客吓得尖叫连连,有孕妇更被吓坏得前往医院急诊部门求诊。
新闻被爆出后,不但惊动新加坡食品局和国家环境局展开两轮稽查,查出天花板处发现鼠患,食阁内有5个摊位出现卫生疏失;就连诗家董管理层也没闲着,立即对食阁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工作。
这则新闻在11月27日被爆出后,已连续四天登上新加坡新闻热搜龙虎榜,各大媒体轮番报道,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讨论。
换作是那些土地面积宽广的国家,有乡郊地区也有农村,那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与“鼠辈”和其他乡下常见的小动物为邻,偶尔出现老鼠乱窜的情况,大家应该都已经见怪不怪。
然而,在很讲究卫生的城市化新加坡,一旦食阁出现蟑螂、超市食物出现一小条虫子,都会成为新闻和热议话题。更何况,这次的事件是高档食阁出现鼠踪,这已经属于严重卫生疏漏问题。
那些出生后就住在城市、组屋公寓的年轻一代新加坡人,应该都没在家里看过老鼠。偶尔出现一只蟑螂或壁虎,会吓得魂飞魄散、鸡飞狗跳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红蚂蚁有预感,同样的老鼠事件如果发生在中国甚至是邻国马来西亚,应该上不了国家级报纸,顶多就出现在乡镇的小报上。
在新加坡,就连组屋楼下有公鸡扰民、“鸡口”增长太快、医院出现鸡踪变“养鸡场”,乌节路出现啄人的“记仇乌鸦”,也是大新闻。
住在城邦国家的我们:小镇增设临时巴士站也是新闻
新加坡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国家,因此很多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关乎于民生,主流媒体都会报道。小至咖啡涨价一毛,气温降至得盖棉被睡觉穿外套的温度都是大新闻。
那是因为新加坡人几乎每天都会在咖啡店里喝上一杯咖啡,一天涨一毛,就会增加日常开销成本,这可不是小事。
地处赤道的新加坡,常年温度都在28摄氏度以上,温度只要低于23度,就是“寒冬”。
所以,小镇增设临时巴士站,那肯定是大新闻啦。
公共交通是新加坡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离家10分钟内若没有接驳巴士,那已经算是十分不方便的地点。
2020年11月23日,负责丰加北基层事务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为住在武吉巴督西9道第460D座组屋一带的居民,向陆交局争取加快设立临时巴士站,让居民可以更早搭乘。
该巴士站启动使用时,不仅有社媒报道,议员还亲自到场剪彩。
丰加北小镇推行有意义的环保运动,当然也值得报道宣扬。
2020年11月15日,丰加北办为期两个月的回收环保比赛。居民只要开启环保应用扫描再循环垃圾槽或回收桶的QR码(下图),然后拍下准备回收的物品就可获得积分,换取礼券。
既然是大事,自然得郑重其事地为回收桶“剪彩”,举行启用仪式。
红蚂蚁想说的是,新加坡人不是山龟啦,也不是见识少,我们只是国情不一样而已。
我们虽然是一个国家,却也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岛国,大家都住在城镇里,没有所谓的乡下或农村,人口不算多,也没有天灾。
除了有能登上国际舞台的政策与外交大新闻,自然也少不了与民生相关的鸡毛蒜皮市井新闻。
侧面来看,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幸运与幸福呢?
没有大新闻,只有被放大的小新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国泰民安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