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从保姆升级到护身符 严重邻里噪音问题今后或由专门队伍解决

更新:
2023年03月02日 22:28
组屋

目的是“进行适度的干预”

“哎哟,我几时结婚生孩子你要管,在哪里抽烟你也要管!烦咧!”

“哎哟,这个人天天敲敲打打,吵死人啦!你帮我去讲讲他,我讲他没有用的!”

这两句话像是孩子对父母说的话,也可能是新加坡人对政府说的话。

有些人认为新加坡政府将人民管得太紧,作风过于“家长式”,因此对新加坡产生“保姆国家”(nanny state)的印象。

过了今天的国会辩论,这个印象可能要进一步加深了,但必须注意的是,这可是出自“孩子们”的意愿。

社区事务署将成立专门队伍解决噪音纠纷

大家对社区事务署(Municipal Services Office)有印象吧?

李显龙总理在2014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社区事务署的时候,就透露这个政府单位成立的缘起,竟然是一根鱼丸串枝。

这根竹枝“躺”在走道多时无人清理,但因为有关当局之间协调不当,不清楚到底谁负责清理,因此才需要成立社区事务署,以便在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协调相关的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人民。

噪音监测器
社区事务署和新加坡行善运动(Singapore Kindness Movement)于2019年合作,在宏茂桥组屋底层安装噪音监测器。(海峡时报)

时间快转到9年后,社区事务署仿佛层层闯关的电玩玩家,一路“打怪升级”,现在必须面对的大boss也已经“升级”到邻里噪音

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3月2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国家发展部开支预算时说,社区事务署将在今年底前成立专门队伍上门展开调查较为严重的噪音纠纷,并通过更严厉的执法,如强制调解等方式,争取尽快解决这类事件。 

怎样才算是“较严重的噪音纠纷”?

沈颖解释道,这是一小部分的严重案例,邻居之间发生长期且尖刻的纠纷。

多数时候,发生纠纷的一方,甚至双方,刻意使用噪音作为攻击手段,让对方不得安宁。

沈颖也指出,一些饱受噪音之苦的公众认为沟通、调解等方式无效,希望政府能直接介入。

但她也强调,即使成立了这支队伍,居民仍不应该在发生纠纷时,第一时间就向政府告状,而是先尝试彼此沟通。

噪音困扰
一些发生纠纷的邻居,甚至刻意制造噪音,让对方不得安宁。(示意图)

一些邻里纠纷的确造成邻居之间产生难以弥合的嫌隙,某些居民不堪其扰而搬家也时有所闻,不能否认这些情况可能需要当局介入解决。

但面对事事都要请政府出面,做自己的“护身符”的居民,社区事务署的这支专门队伍要怎样像沈颖说的那样,“进行适度的干预”,就很考功夫了。

在当局还没宣布更多细节之前,这么说可能言之过早,也可能过于悲观。

但别忘了,当初要是有一个人(也就只要一个人)顺手将那根躺在路边的鱼丸串枝丢进垃圾桶,说不定就不需要设立社区事务署了。

从捡垃圾到跟邻居好好谈谈,解决纠纷,新加坡人真的不想“大家长”事事都管的话,或许该自己站起来做点事了。

毕竟,父母在我们小时候说“你不听话,我叫警察来抓你”只是吓唬吓唬我们而已,别太当真噢。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