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局势不太稳定,在全球通货膨胀的推动下,利率一再升高,让逐渐走出疫情的全球经济,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
然而,如果单看新加坡以下的数据,形势似乎一片河清海晏:
1)转售组屋价格连续25个月上扬,单是7月就有33宗百万组屋交易,今年的百万组屋交易量大概率也会打破去年的记录。
2)私宅价格也上涨。宏茂桥私宅AMO Residence 7月开盘当天就卖出98%的单位,2100新元的平均尺价更是刷新中央区以外(OCR)记录。
3)拥车证价格节节攀升。在最新一轮投标中,大型及豪华车组成价创新高,报11万2001新元,中小型汽车组成价达8万7889新元,创九年多来新高。
在越来越多人担心生活费上涨的当儿,为何新加坡的房子、车子两项大宗商品的价格一再突破人们的一般认知?市场的狂热是否预示着更深层的问题?
楼市火热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新的预购组屋工期延误导致不少买家转向公开市场购买转售组屋,加上私宅供应量减少,多多少少都推高了房价和交易量。
此外,结合身边亲友和房产中介分享的情况来看,长时间的居家办公,也催生出两种新趋势:
- 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更愿意搬离父母家,在外租房或买房自住;
- 有的家庭也选择置换更大的房子,将部分空间辟为办公区。
香港清零政策导致人才和投资外流,中国经济放缓掀起一波“润学”移民潮(注:“润”的汉语拼音rùn与英文的run一样),外部因素使得环境相对稳定的新加坡吸引许多海外高净值人士。
新加坡私宅市场火热的背后,少不了海外热钱迅速流入这一推手。
至于车展人潮汹涌买气旺,拥车证不断破纪录,说实在的,就挺令人费解的。
相对于房产而言,车子在公共交通便利的新加坡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刚需。
根据市面的一般猜测,拥车证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后人们宁愿开车避开人群,降低感染冠病的风险;对于家庭而言,有车载送孩子和年迈父母的便利性,还是值得咬咬牙把车买下。
拥车向来是彰显经济实力的标准之一,在新加坡更是如此。在拥车证配额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新加坡人对于汽车的消费逻辑,已趋近名表和包包等奢侈品——车子只会越来越贵,干脆早买早省钱。
说了这么多房价车价不断攀升的原因,将这一切放在当前高通胀、高利率,经济前景充满不稳定因素的情境中,就更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新加坡有那么多有钱人吗?
这个认知可能令人难以消化,但或许真相确实如此。那些买房买车的新加坡人,与受疫情和通胀影响的群体,应该不是同一群人。
要知道,全球股市在2020年疫情初期暴跌后迅速反弹,进入长达一年多的牛市,善于投资的人大多都能从中赚不少钱。
此外,随着全球大部分经济体走出疫情重启经济活动,多个行业也纷纷祭出更诱人的薪酬配套,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招兵买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最近在新加坡调高薪水和发出特别花红便是一例。
尽管熊市情绪已蔓延开来,但此熊市非彼熊市。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6月发布的报告就指出,与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同,目前市场的情况是流动性过多,即使出现经济衰退,触发原因主要在于通胀与利率调高而非债务。
该报告也指出,如今美国经济基础也处于较健康的水平——房价维持在高水平、汽车生产主要受限于半导体短缺而非需求疲弱、失业率维持在低水平、职位空缺多、企业资产负债表良好等。
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不少金融机构破产需要政府出手拯救,还有大批金融从业者相继失业。相比之下,冠病疫情虽然影响了许多行业员工(尤其是蓝领员工)的生计,但没有从根本上影响经济实力原本就比较雄厚的专业人士和高净值人群。
这些高薪人士并没有烧到手,只要注意利率上调造成的借贷成本增加,控制杠杆率,更谨慎理财,就仍然有能力买房买车。
市场的狂热还能维持多久没人知道。但目前新加坡社会一部分人大叹物价上涨吃不消、另一部分人还在一掷千金买买买,这种情况会不会是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加剧的预兆?
房价、车价、物价齐飞碰上消费税调高,会不会酝酿出一股民怨,进而影响一两年后的大选选情,也是下来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