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托盘,不能靠钱托啦

更新:
2018年02月09日 19:27
托盘

思维出了问题。

最近看新闻,新鲜事不少。其中一件就是国家环境局正探讨如何让小贩中心和食阁的食客自动归还托盘,而想到的方法是向食客收取押金。为了简化大家掏钱的麻烦,当局又想到用免现金的方式收取押金,那意思就是叫你用卡哔哔哔跟你收押金,等你归还托盘的时候再哔哔哔还你押金。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不过据媒体观察,好像没有太多人响应,很多人宁可不拿托盘,省却麻烦。

服务业不能不近人情

其实,这一措施令人难以理解。每一种行业,尤其是服务业,提供客人或者用户相关服务的必要器具,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会因为“归还”的问题,想出那么多不近人情的“点子”呢?

IMG_20171020_101243.jpg
(联合晚报)

在本人看来,自助餐饮业提供托盘,其实跟提供碗盘、叉匙筷子,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帮助食客用餐的工具。当然,有些餐饮食品不是那么必要用到托盘,但还有很多是需要的啊,例如一碟饭再加一碗汤,或者一大碗热汤食加上筷子汤匙,少了托盘,莫非叫人来回跑两三趟?不用托盘,会不会增加打翻的风险,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这么一想,就知道提供托盘根本是必要的服务配套。

那为什么会因为人们不归还托盘就想出这种馊主意呢?前不久,有人指出很多地方托盘没有清洗,甚至发出腐臭味道,影响卫生和食欲。如果是因为这样的报道而急于找出解决对策,于是想出收取押金的点子,本人觉得那真是本末倒置,倒果为因。

首先,目前的社会风气是,食客不主动归还餐具,留置餐桌上,用餐的高峰时间不仅影响每张桌子客人入座的转换速度,也有碍观瞻,无论小贩中心或食阁每张桌子杯盘狼藉,本地人习以为常,却不免令不小心在错误时段造访的少数游客花容失色。

应通过社会教育培养用餐习惯

既然国情如此,正确的解决之道应该是通过社会教育,潜移默化,就像我们很久以前推行的礼貌运动、不乱丢垃圾运动等等诸多社会运动,逐渐移风易俗。本地人曾经搭电动扶梯也乱站一通,后来逐渐会站立一边,难道是靠罚款改变的吗?

动辄想出押金的手段,可以看出官方思维习惯的明显痕迹,就是用金钱来解决问题。交通问题是最明显的。这一招因为长期使用,甚至成为国家级的手段,于是也被很多本国人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发出“要不然怎样”的大哉之问。

然而政策措施要看对象,像社会风俗的问题,罚款等等手段固然有一定效果,却未必可以移风易俗,变化气质。国人过了长堤或者出国之后就乱丢垃圾的现象所在多有,就是证明。如果为政者本身就没有耐性用时间去换取本质性的民情变化,只想到押金、罚款这类手段,不是说明自己很没有创意又没有文化内涵吗?

其次,为什么托盘肮脏不洗干净?这与无法换取大家合作归还一样,是管理能力与文化的问题。人们去麦当劳用餐完毕会主动倒掉垃圾归还餐盘,为什么在食阁不会?这都需要文化上的探讨和设计,岂能靠金钱速成?官员说等大家养成习惯就取消押金,但是要靠金钱推动养成一种习惯,难道不是很负面的事情吗?就像用金钱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肯定不值得鼓励。
    
第三,食阁和小贩中心清洁工作长期人手不足,也是影响卫生和秩序的根本性问题,正确做法是一边解决人手问题,一边培养民众自律,岂可只想到用钱勉强大家。

罚款城市变押金城市?

新加坡作为一个罚款城市(Fine city)有一定的历史沿袭,建国之初很多政策要求立竿见影,人民教育程度也比较低,不容易讲大道理。然而今时今日,如果还只知道靠钱解决问题,这样的官员实在只能打一个C的等级给他或者她。

鼓励大家主动归还的不仅是托盘,人们不归还的还包括碗碟、杯子,要不干脆要求小贩,凡是买面的,要碗装必须押金,买饭的,要碟子必须押金,买饮料的,要杯子也必须押金。那么大家自然不能拒绝用餐,也必然乖乖归还,取回押金。这就皆大欢喜了吗?

这当然会变成世界级的大笑话。那么为什么官员会认为托盘要押金,碗碟可以不要?显然思维出了问题啊!

本人认为,对官员的考核,必须是不动钱的脑筋,也能解决问题,而我相信托盘或者餐饮场所的卫生和秩序,一定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如果一直找不到好方法和正确的方法,就换人做做看吧。呵呵。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