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蚂蚁上周在文庆路上跟一名80来岁阿公聊起今年农历新年计划。
口齿不太清晰的阿公很卖力地告诉我,他103岁的人瑞父亲刚刚去世,身为潮州人,按照传统,他接下来的三年都不会过年。不过,他的姐姐会在今年大年三十晚上到他家为他做一顿年夜饭,一起共度除夕。
他接着说:“我母亲在85岁的时候过世,我本来和父母一起住的,现在自己一个人住。”
红蚂蚁当时看了看四周,闹市中的长椅上坐着许多和这位阿公一样的独居老人。有的低头刷着手机看视频,有的默默望着人潮,更多的只是静静发呆。
这些独居年长者看似带着些许感伤,仿佛热闹人潮中的‘孤单剪影’,但相比那些行动不便、无法出门或因内向而选择独居在家的老人家,他们的生活或许多了一些色彩。
在刚过的周末,就有一则关于孤独死的新闻。一对独居老夫妇先后在家逝世,过了好几天才被发现。
双双在家去世
去年12月,裕廊西岗景路(Kang Ching Road)的单位,71岁的丈夫和67岁妻子双双在家中去世,两人因自然原因去世,但遗体被发现时已开始腐烂。
有邻居透露,这对夫妻相依为命,丈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也饱受糖尿病之苦,一条腿已肿胀变黑。妻子则行动不便得靠轮椅代步,日常生活大多依赖丈夫照顾。
网民推测,丈夫可能因病突发去世,妻子不知或无法求助,最终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也离世。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则新闻让人看了不胜唏嘘,却又觉得这一切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据居民透露,夫妻鲜少有访客上门,然而却有不少亲友于1月6日到他们位于新民通道的灵堂吊丧。
教育部兼财政部高级政务次长,裕廊集选区议员黄伟中也说,这对夫妻性格开朗,也非常恩爱,活跃于该区的乐龄中心。
《海峡时报》向该区的太和观活跃乐龄中心询问,有关乐龄人士的活动相关情况,该机构不予置评。
这家公司每周处理三起年长独居者在家中去世的事件
独居年长者在组屋中去世的案例屡见报道,但从事创伤清理(trauma cleaning)工作的DDQ Services老板拉曼表示,夫妻变腐尸事件十分罕见。
“我们公司每周处理两到三起年长独居者在家中去世的事件,但像这样两人去世的案例非常少见。我在这一行做了10年,也只遇到过一两起。”
另一家创伤清理公司One Heart Cleaning表示,
该公司接获的为独居老人去世后的住所进行深度清洁的请求越来越多。现在,每周会接到多达三通电话,电话来源包括家属、市镇会和警方。
2012年开始专为贫困人士免费办理身后事的众弘福利协会指出,
该组织在2024年处理了270起孤独死亡案件,而2023年为190起。在270名孤独去世的老人中,108人是2024年加入会员的。
众弘福利协会为符合特定条件的会员免费办理身后事,比如65岁及以上的老人,或者有经济困难并住在租赁组屋的居民。
该福利协会主席沈茂强告诉《海峡时报》:
“我们通过外展工作寻找这些会员,包括逐户上门与这些年长人士交流。我们想让老人家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帮助。”
此外,他们还会从医院、养老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的社工收到转介。
众弘福利协会目前有500名义工,为全岛2500名长者提供照顾,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服务范围扩大至3000名长者。
政府数据显示,2022年新加坡有7万9000名65岁及以上的居民独居。2030年,每四名公民中就有一人年满65岁或以上,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较旧的组屋区,如红山、宏茂桥、后港和大巴窑,老年人口相对较多。
政府一直在加强各项计划,为新加坡迈入超老龄化社会作好准备。我国很可能在2026年就迈入超老龄社会,到时有21%的人口将超过65岁。
据《海峡时报》报道,卫生部未统计独居老人独自在家中去世的具体人数,但卫生科学局曾透露,每年处理的无主遗体少于100具。
红蚂蚁不禁觉得奇怪,如果当局如此重视超老龄社会的准备,为何不统计并公布独居老人的死亡数据,让国人、独居老人的家人,以及整个社会,能够正视并解决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的问题呢?
红蚂蚁粗略地推算,如果创伤清理公司每周处理三起独居长者在家中去世的事件,那么一个月便是十二起,一年有52周,那就是大约156起。而这一组数字仅仅只是来自一家创伤清理公司。
如果将其他公司和机构的处理案例加总,这个数字不可小觑。很可能,每天都有独居死亡的事件在悄然发生,只是没被报道。
上新闻的案件,应该只是冰山一隅。毕竟,他们的离世若能上新闻,通常是因为有邻居通知了媒体。而更多的年长者,是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连成为新闻的一部分都没有机会。
慈善机构如何让独居者有尊严地离开?
狮子乐龄之友协会将科技应用到独居老人看护领域,让他们可以照顾更多年长者。
譬如安装在平板电脑中的“我很好”IM-OK”程序,让独居年长者每天一到两次在同样时间按下“我很好”的屏幕键,给指定亲友报平安。若相关年长者在一小时内没有反应,系统会自动发出简讯通知该亲友,以让亲友查询对方情况。两小时后再无反应,中心即会立刻收到通知,联系并确保年长者无碍。
同时,他们也在一些独居者家里安装智能感应器,如果没有感应到活动,就会发出警报让人上门查看。
协会执行董事黄秀琳受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给长者一个有尊严的告别。
“我们需要让他们安心,确保他们不会以孤独且无尊严的方式离世。当然,也会有一些非常突然的死亡案例,但即便如此,我们的目标是在24小时内找到他们的遗体。”
该机构由150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在2024年服务了1万3000名长者,并计划在2030年前将服务范围扩大至2万7000人。
触爱乐龄活动中心的负责人则说,尽管机构努力与长者互动,但有些人更愿意独处。
“有些长者有急需马上解决的重大问题,但他们却拒绝帮助,这种情况很具有挑战性。其中孤立无援的虚弱长者,例如他们患有失智症或认知障碍、健康或心理健康问题,是最难接触和帮助的。”
他表示,尽管如此,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仍会定期探访这些长者,劝说他们接受帮助。
独居老人去世后无人知晓的悲剧频现,提醒我们关注这一群体的紧迫性。
超老龄化社会中,关爱独居老人是政府与个人共同的责任。通过邻里互助、政策保障和社会关怀,才能为独居年长者提供温暖、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