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天气是出了名的闷热,碰上艳阳高照的大热天,谁都想开着冷气窝在家里,饿了就拿起手机打开点餐应用程序,叫点吃的祭祭五脏庙。
但可以这样做的还是幸福的一群,在外奔波的送餐员可就没有这个余裕了。
必须顶着日晒雨淋,赶在限定的时间内将食物完好无缺地送到,一旦稍有延迟或遗漏,除了要遭顾客投诉,奖励金恐怕还要打水漂。这些都是行规,送餐员一般都能接受。
但在气温随着全球暖化逐渐升高,送餐收入日渐微薄的情况下,说送餐工作可能会成为“高危”行业就未必是夸张了。
“在尖峰时刻只能坚持”
新加坡气象署预测,今年10月份的首两个星期除了多个下午会有雷阵雨,其中有几天的最高气温还会稍高于34度。
多数接受《海峡时报》访问的送餐员也认为,新加坡天气最近越来越炎热,一些也因此调整工作时间,避开天气最热的下午时分。
其中,25岁的扎夫(音译)表示,送餐员一般都想尽量完成更多订单,赚取平台的奖励金。
“在心理上,我们在尖峰时刻只能坚持。”
由于平台会在晚餐时间和下雨天采取动态定价(surge pricing),他在这两个时段赚得也最多。
问题是,大热天可没有动态定价。
此外,送餐费日益减低、送餐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及粮食价格上涨造成人们减少通过送餐平台点餐,都意味着送餐员必须延长工作时间,才能赚取同样的收入。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告诉《海峡时报》,工时更长,意味着送餐员更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里,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也因此提高。
学者:送餐员收入是关键
在户外工作的工人当然不止送餐员,还包括建筑工人、码头工人和保安人员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群员工,人力部今年9月更新了相关框架,确保户外工作者在不同气温下得到充分保护,并允许雇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实施这些措施。
据《联合早报》报道,在这项新措施下,雇主须每小时监测暑热压力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变化,该指数一旦达到33摄氏度或以上,所有进行大量体力工作的工人,每小时必须在荫凉处休息至少15分钟,或者根据暑热压力指数延长休息时间。
但送餐员除了流动性高,难以在固定的地点避暑,收入还按订单计算,他们因此一心只想完成更多订单,无形中提高中暑的风险。
45岁的罗杰(音译)就向《海峡时报》直言,他最不喜欢停下脚步。
“我一停下来,就会累瘫。只要不断接到订单,就会忘记疲劳。”
这表示,当局的防暑措施立意虽好,对于想追求更高收入的送餐员也可能鞭长莫及。
国大医学院人体御热研究中心主任李家炜副教授认为,要确保送餐员遵守休息、补充水分等建议,首先就必须保障他们的收入。
“我们可能需要与雇主和客户合作,应付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或做出相应的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马修在2022年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送餐员每个月收入少于1000新元,收入介于1000至1999元的送餐员则占约三分之一。
本地三大送餐平台Grab、Deliveroo和foodpanda回复《海峡时报》询问时都表示,了解高温天气对送餐员的健康与安全所构成的风险,并通过应用程序或聊天群组分享防暑须知,但选择不强制送餐员的休息时间,而是让他们自行决定。
这三家公司也为送餐员提供轻量的防紫外线制服,以及设立提供饮食的休息区。
但接受《海峡时报》访问的送餐员却几乎一致认为,送餐平台业者在热风险(heat risk)这方面给予他们的支持和教育,仍不足够。其中一人甚至说:
“我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