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裁员引争议 这些大企业为何总是学不会好聚好散?

更新:
2024年10月02日 22:07
戴森裁员引争议 这些大企业为何总是学不会好聚好散?
员工遭裁退示意图。(Image by jcomp on Freepik)

好好说再见

神神秘秘。

一封电邮,通知员工参加一对一的会面。

会议室中,人事部代表告知员工,他们的职务不再被需要,必须收拾东西走人。

这是其中一名昨日(10月1日)遭科技公司戴森裁退的员工匿名向本地媒体爆料的裁员过程。

这一轮裁员来得突然。

截至去年底,戴森在本地共有1920名员工。

今年7月,戴森在全球展开业务重组,包括在英国裁退3500名员工当中的约1000人。

但这家跨国公司当时曾表明,新加坡不会受到该轮业务重组的影响。

言犹在耳,如今却爆出本地戴森员工遭裁的消息。

更糟的是,戴森的裁员手段被指粗糙不堪,让部分被裁员工有种被弃之如敝履的感觉。

据亚洲新闻台报道,有戴森员工称,裁员消息令人始料未及。

“大家都吓到了,士气也很低落,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也有人忆述宣布裁员当天的场景:

“霎那间,人们拎起包包,我以为他们只是去其他地方开会,但……他们其实正准备离开。”

遭裁员工心理受创,其余留在公司的人则是心有余悸,担忧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如果他们故技重施,也许下周,又会再来多一次(裁员)?”

戴森公司总部
戴森公司位于新加坡圣占姆士发电厂的全球总部大楼。(戴森)

工会对戴森裁员仓促深感失望

针对戴森裁员一事,电子与电器业工友联合会(UWEEI)昨晚发文告说,他们对工会在裁员行动前一天才接获通知“感到失望”,这导致双方没有足够时间就此进行深入讨论。

“设有工会的公司应该及时与其工会合作,确保所有员工的利益,特别是新加坡核心员工的利益在公平公正的程序中获得保障。”

根据工会文告,受影响的员工虽然不在工会与戴森签订的集体协定范围内,但工会仍准备为他们提供支持。

工会已将此事上报人力部。

戴森发言人回应裁员风波时则辩称,公司已提前通知工会,遵循了人力部的现行指导原则,也有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再就业服务等援助。

继年初Lazada后再一起裁员风波

这也是继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Lazada之后,再度有公司因裁员过程仓促,手法粗糙而闹得满城风雨。

今年1月,新加坡Lazada有员工在元旦假期结束返回公司上班时,突如其来的裁员重击,让他们猝不及防。

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也被指未与遭裁退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有的人甚至因事出突然而被吓哭。

该波裁员也因裁员程序混沌不明,搞得其余员工人心惶惶,担心不知何时轮到自己被“开铡”而士气涣散。

Lazada附属的工会食品饮料及同行业工友联合会(FDAWU)也批评该公司未事先通知与咨询工会便启动裁员,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事后,Lazada为裁员之前没有征询工会的意见道歉,并承诺与工会合作,优先照顾员工利益。

有了这前车之鉴,如今竟又闹出戴森裁员风波,只能借用林俊杰的歌词慨叹,这些大企业为何“总是学不会”。

Lazada
Lazada今年初也曾闹出裁员风波。(联合早报)

如何好好说再见?

一场失败的裁员往往会有以下负面影响:

  • 被裁员工深感不受尊重,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 
  • “存活”下来的其余员工难免士气涣散,有了先例,大家肯定担心公司下次会否又来一次“突袭式”裁员,进而惶惶不可终日;
  • 企业的裁员手法拙劣,吃相难看,企业形象势必受损。戴森传出裁员风波后,这一两日相关新闻底下网民为员工抱不平的留言,说明了这点。
戴森
戴森因无法和员工“好好分手”而成众矢之的。(海峡时报)

关于如何好聚好散,也并非没有值得学习的案例。

近年来,就有一些媒体和机构整合出能将伤害减至最低的裁员应具备哪些要素。

普遍受推崇的做法是,提早在内部发动一封告知全体员工公司将展开裁员的邮件,让员工做好心理建设。

信中务必情理交融。

在理,阐述公司为何不得不走到裁员这一步,同时说明裁员将如何进行,列明遣散条件和裁员日程等。

情感上,对员工的付出表达谢意,抚慰他们失去工作的难受心情。

后续通知受影响员工的过程中,有的公司会由部门主管和受影响员工面谈,有的则由人事部门说明,纵使方法各异,但都务必做到充分沟通,相互尊重。

没有被裁的“幸存者”也该给予关注。

裁员过程不仓促、不粗糙,能达到初步安抚剩余员工的效果,至少不至于陷入像戴森这般员工因自身命运未卜而士气涣散的窘境。接着还要说明公司未来动向,让其余员工心中有个底。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自由市场,人来人去,没有永恒。

但好好说再见,即使再难,也不该放弃。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