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竟有上万个“尼特族”! 这些青年为何不上学、不工作、不受训?

更新:
2024年09月26日 21:25
青少年
外面的世界很可怕?(海峡时报)

劝君惜取少年时

日本有一群不上学、不工作、至少半年没外出的“蛰居族”(Hikikomori);

韩国有一群不约会、不结婚、不生子的“三抛世代”(Sampo Generation);

新加坡则有一群不升学、不就业、不接受培训的“尼特族”(NEET,即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这些15岁至24岁的青年明明具备谋生能力,却赋闲在家。有的还依靠父母抚养,因此也被称为“啃老族”。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昨天(9月25日)出席一场青年论坛时,引用了人力部最新的劳动市场调查数据:

新加坡约有1万7000个“尼特族”,占青年人口的4.1%。

尽管这个比率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平均的22.4%,却仍令人堪忧。

蔡瑞隆警告:

“这意味着新加坡有1万多名青年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能面临被社会排斥的风险。”

青少年
小伙子,别整天窝在家打电动。(联合早报)

冠病疫情造就“隐蔽青年”?

2020年,新加坡实行冠病阻断措施期间,16岁的Fabian Ang决定辍学,放弃N水准会考。

他告诉《海峡时报》,选择长时间待在家,是为了保护母亲和妹妹免受父亲家暴。

“学校恢复实体课程后,我根本无法专心上课,因为我很担心我不在家时,家里可能会出事。”

但他辍学期间,每天不是上网看视频,就是玩电子游戏。

校方了解Fabian Ang的家庭情况后,便请飞跃社区服务安排社工每两周探望他一次。

如今,20岁的他正在服兵役,闲暇时也会到飞跃社区服务中心当义工,帮忙辅导其他边缘少年。

他的父母也在办理分居手续。

“之前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期待,但现在我愿意尝试新事物,也变得更有自信,对未来也充满期待。”

青少年
Fabian Ang在16岁那年为了保护母亲和妹妹免受父亲家暴,决定辍学待在家。(海峡时报)

飞跃社区服务助理总监杨成新指出,像Fabian Ang这样的“隐蔽青年”(hidden youths)在疫情期间较为常见。

他们有的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不与外界沟通;有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遭受霸凌,找不到归属感,而衍生出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惧等人格障碍。

该服务中心正在帮助60名“隐蔽青年”重新融入社会,鼓励他们通过钓鱼、照顾动物和冲泡咖啡等课程来探索自己的兴趣,从而培养社交情感技能。

杨成新坦言,社工平均得花上三年时间,才有办法让这些青年敞开心扉。

“这些青年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强迫他们重返校园,等同于将他们进一步推向孤立的深渊。”

求职无门 迫不得已成为“尼特族”?

不过,一些年轻人会成为“尼特族”,并非出于自愿。

飞跃社区服务执行长林孔怀在论坛上提到,他们可能是因为社会缺乏就业机会,而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如果无法及时并有效地引导他们重回轨道,他们可能因自身发展受限,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因长期失业而引发犯罪问题。”

青少年
需要帮忙就开口求助。(ALAMY)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上个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全球青年失业率在去年达到13%,相当于有6490万名15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

当中,近两成是“尼特族”,很难找到体面的工作;也有更多青年面临大学毕业生过剩的挑战,选择打临时工。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新加坡人拥有大学文凭,年轻人对理想工作的期望与实际情况有落差,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行业如服务业明明有职位空缺,大学毕业生却不太愿意接受薪水较低的工作。”

不过,长期失业也会使“尼特族”更难找到工作,因为雇主可能会误以为是他们能力不足,才一直找不到工作。

林孔怀也说,一些“尼特族”总会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好,而在工作时过度在意同事的看法。

说到底,“尼特族”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自信和软技能(soft skills),因此社工一般会建议他们通过社区义务活动来发掘自己的强项,从而找到人生方向和动力。

但青少年要摆脱“尼特族”的标签,还是得靠自己的毅力和心理建设,才不会一受到打击就一蹶不振。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